现代诗《梦》的创作者是鲁迅。该作品创作于1918年5月,是鲁迅早期新诗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后收录于《集外集》。
关于鲁迅的《梦》:
1. 诗歌主题与意象
全诗以“梦”为核心意象,通过“前梦”“后梦”与“明白的梦”的对比,隐喻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混乱与觉醒。诗中“黑如墨”的梦境象征旧时代的黑暗与外来思想冲击下的迷茫,而“明白的梦”则表达了对光明的期待。
2.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五四运动前夕,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的同时创作了多首新诗,试图为新诗发展“打打边鼓”。尽管他自称“不喜欢做新诗”,但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仍具有开拓性意义。
3. 文学特色
4. 影响与评价
学者周振甫指出,该诗通过“梦”的意象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深度。梁锦奎则强调其“拟人化”手法需双重想象力,增加了文本的解读空间。
其他同名作品的注意:
需注意的是,现代文学中还有艾青、胡适等人以“梦”为题的诗作。例如:
若用户具体指鲁迅的《梦》,则答案为鲁迅;若涉及其他版本,需结合诗句内容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