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案—《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admin62025-03-21 18:16:0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生字词(如“尤、其、陡峭、翻滚”等),理解词语含义,正确书写重点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黄山奇石的特点及名称由来。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与趣味。
  •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结构,掌握“动词+想象”的描写方法(如“飞、落、抱、蹲”)。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与趣味,理解动词运用的精妙。
  • 难点:仿照课文写法,描述其他奇石的形态,培养创造性思维。
  • 三、教学准备

  • 教具:黄山奇石图片、云海视频、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预习任务:学生收集黄山资料,初步了解“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探奇石,感知神奇

    1. 激趣导入

  • 提问:“‘奇’是什么意思?黄山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引导学生结合字典和课题理解“奇”的含义。
  • 播放黄山风景视频,结合“四绝”简介,引出课题。
  •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用“——”画出文中提到的奇石名称(如“仙桃石”“猴子观海”等)。
  • 小组合作识字:重点指导易错字(如“区、滚、状”),结合动作理解“陡峭、翻滚”等词。
  • 3. 研读第一自然段

  •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黄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哪句话概括了黄山石的“奇”?(“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 结合图片,解释“闻名中外”“尤其”等词,体会总起句的作用。
  • 第二课时:品读奇石,感悟神韵

    1. 复习导入

  • 听写生字词(如“尤其、陡峭、神奇”),回顾黄山石的名称。
  • 提问:“文中哪些奇石最让你感兴趣?为什么?”
  • 2. 重点品读“猴子观海”

  • 图文结合:出示“猴子观海”图片,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抱、蹲、望”),表演动作,体会石猴的生动。
  • 想象画面:提问:“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了什么?它会想什么?”播放云海翻腾视频,理解“陡峭”“云海”的含义。
  • 朗读指导:通过重读动词和想象语气,读出趣味(如“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 3. 小组合作学习其他奇石

  • 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仙桃石”“仙人指路”或“金鸡叫天都”进行探究:
  • 1. 找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如“飞、落、伸、啼叫”)。

    2. 讨论奇石“奇”在何处,尝试用动作或图画展示。

  • 成果展示
  • “仙桃石”:想象桃子从天上飞落的场景,体会“仙”的神奇。
  • “仙人指路”:模仿仙人姿势,理解拟人化描写的趣味。
  • “金鸡叫天都”:结合日出视频,感受“金光闪闪”的动态美。
  • 4. 拓展想象,创意表达

  • 仿写训练: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描述(如:“______好像______,______。”)。
  • 绘画命名:学生为未命名的奇石绘图并取名,分享创作思路(如“乌龟爬山”“老僧采药”)。
  •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教案—《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有趣:仙人指路(伸、指)

    金鸡叫天都(啼叫、变)

    更多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六、作业设计

    1. 基础巩固:抄写生字词,背诵第2-3自然段。

    2. 创意延伸:选择一块奇石,写一段导游词或画一幅配图短文。

    3. 资料收集:查阅黄山其他景观资料,准备“黄山小导游”分享会。

    七、教学反思

  • 通过多媒体与互动活动,学生能深入感受黄山奇石之“奇”,但需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长,适当调整环节节奏。
  • 仿写环节可结合生活场景(如“天上的云像______”),降低难度。
  • 参考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