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以“父爱”为主题的叙事散文,通过车站送别场景中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展现父子间的深沉情感。文章语言朴实,细节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是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与情感体验的经典文本。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
2. 思维发展:
3. 审美与文化:
4. 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分析“望父买橘”的细节描写,体会父爱表达的特点。
2. 理解“背影”作为情感载体的象征意义。
1. 结合时代背景(家道中落、社会动荡)解读父子关系的复杂性。
2. 品味文中“聪明过分”“太聪明”等反语中蕴含的自责与悔悟。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2. 预习检测(10分钟)
检查生词读音(如“狼藉”“蹒跚”“颓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学生简述朱自清生平,教师补充其散文风格及《背影》的创作动机。
3. 整体感知(15分钟)
分段归纳(点题→车站送别→别后思念),明确“背影”为全文线索。
4. 精读赏析(20分钟)
聚焦“买橘子”片段,引导学生圈画动词(如“攀”“缩”“倾”),体会动作的艰难及父爱的无声付出。
对比父亲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的简洁与深情,分析“黑色”服饰的隐喻(压抑、沉重)。
讨论“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中“泪”的复杂情感(感动、自责、愧疚)。
5. 拓展延伸(1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感受父亲“故作轻松”背后的辛酸。
仿写“背影”片段,用细节描写刻画身边的亲情瞬间(如母亲做饭、爷爷接放学)。
分享学生与父亲的故事,讨论“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四、板书设计
《背影》——朱自清
主题:父爱如山,隐忍深沉
线索:四次“背影”(点题→买橘→离别→思念)
细节:动作(攀、缩、倾) 语言(简短、含蓄)
情感:自责→感动→怀念
五、作业布置
1. 必做:背诵“买橘子”段落,赏析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 选做:以“我读懂了______的爱”为题,写一篇300字短文,结合《背影》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1. 百度文库《背影》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 知乎专栏《背影》公开课教案
3. 人教版八年级《背影》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