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健康《不咬指甲》教案

admin42025-05-01 11:05:02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咬指甲的危害,如细菌感染、指甲变形、影响口腔健康等。

2.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修剪指甲的方法,培养手部卫生习惯。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指甲的意愿,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 教具:卡通指甲图片(展示健康与受损指甲对比)、指甲钳模型、洗手液、护手霜。
  • 多媒体:儿歌《不咬指甲》音频、细菌危害动画短片。
  • 材料:彩色笔、绘画纸(用于绘制“美丽指甲”活动)。
  • 三、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 儿歌互动:播放《不咬指甲》儿歌,师生共同跟唱,引发兴趣。
  • 歌词示例:“不咬指甲,指甲是我的,咬下去会生病,保护指甲做正确事”。

  • 提问讨论
  • “小朋友们,指甲有什么用?”(剥东西、保护手指)
  • “咬指甲会怎样?”(引导幼儿说出“疼”“细菌进肚子”等)。
  • 2. 认知学习(10分钟)

  • 故事讲述
  • 《小明和魔法指甲刀》:小明因咬指甲导致肚子痛,魔法指甲刀教会他正确护理指甲。

  • 图片展示
  • 对比健康指甲与被咬指甲的图片,讲解危害(如细菌感染、甲沟炎、牙齿变形)。

  • 动画观看
  • 播放细菌从指甲进入口腔的动画,强化卫生意识。

    3. 实践操作(15分钟)

  • 模拟剪指甲
  • 分发指甲钳模型,教师示范正确修剪方法(指甲留1毫米白边),幼儿模仿操作。

  • 洗手体验
  • 学习“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清洁指甲缝,强调饭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

  • 绘画创作
  • 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美丽的指甲”,展示并分享保护指甲的方法。

    4. 游戏巩固(10分钟)

  • 角色扮演
  • 设立“医院”场景,幼儿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治疗因咬指甲生病的场景。

  • 拯救小恐龙
  • 游戏“找出被咬指甲的小恐龙”,引导幼儿用指甲钳模型帮小恐龙修剪指甲。

    5. 总结延伸(5分钟)

    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健康《不咬指甲》教案

  • 儿歌复习
  • 再次合唱《不咬指甲》,强化记忆。

  • 家园共育
  • 发放“剪指甲记录表”,鼓励家长每周检查幼儿指甲,并拍照记录进步。

    四、活动评估

    健康教育教案-小班健康《不咬指甲》教案

  • 观察法:记录幼儿在模拟剪指甲、洗手等环节的参与度和正确率。
  • 作品分析:通过“美丽指甲”绘画内容,评估幼儿对健康指甲的认知。
  • 家长反馈:收集家庭剪指甲记录,评估习惯养成效果。
  • 五、注意事项

    1. 心理引导:避免当众批评咬指甲的幼儿,可通过鼓励和替代行为(如捏橡皮)缓解焦虑。

    2. 安全提示:使用模型工具时强调安全,避免幼儿误伤。

    3. 长期跟进:定期开展“指甲检查日”活动,巩固卫生习惯。

    教学资源推荐

  • 绘本:《指甲里的细菌王国》《我不咬指甲了》。
  • 家长指南:提供“十招戒咬指甲”策略(如涂苦甲水、转移注意力)。
  • 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帮助幼儿在趣味中理解卫生知识,逐步养成健康习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