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传统节日列表(26个)
1. 春节(正月初一):最重要的节日,庆祝方式包括贴春联、守岁、拜年等,象征辞旧迎新。
2. 元宵节(正月十五):赏灯、猜灯谜、吃汤圆,标志春节结束。
3. 龙抬头(二月初二):又称中和节,习俗包括剃头、吃春饼,象征春耕开始。
4. 上巳节(三月初三):祓禊、郊游,后演变为“三月三”民俗活动。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结合,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内涵。
6. 端午节(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驱邪避疫。
7. 七夕节(七月初七):乞巧、祈福,象征爱情与家庭和睦。
8. 中元节(七月十五):祭祀祖先,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
9. 中秋节(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圆。
10. 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赏菊,现代发展为敬老节。
11. 下元节(十月十五):祭祀水官,民间逐渐淡化。
12. 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象征阳气回升。
13. 腊八节(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祈福来年丰收。
14. 小年(腊月廿三/廿四):祭灶神,南北日期略有差异。
15. 除夕(腊月廿九或三十):年夜饭、守岁,辞旧迎新。
16. 寒食节(清明前1-2天):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后与清明合并。
17. 花朝节(二月十二/十五):赏花、踏青,庆祝百花生日。
18. 填仓节(正月廿五):象征五谷丰登,习俗已逐渐消失。
19. 天穿节(正月廿):女娲补天传说,煎饼“补天”祈福。
20. 社日节(二月初二):祭祀土地神,与龙抬头部分习俗重叠。
21. 人日节(正月初七):庆祝人类诞辰,古代有戴人胜习俗。
22. 天贶节(六月初六):晒衣晒书,部分地方称“姑姑节”。
23. 祭灶节(腊月廿三/廿四):送灶神上天,祈求吉祥。
24. 春分节:竖蛋游戏、祭日,兼具节气与民俗活动。
25. 夏至节:古代祭地神,现代习俗简化。
26. 地藏节(七月三十):佛教节日,民间祭祀地藏菩萨。
补充说明
如需完整节日表或具体习俗,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