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基层党支部深化组织建设、服务群众的重要实践年。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在思想教育、组织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共开展理论学习活动32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覆盖率超过95%,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一、思想建设:筑牢政治根基
本年度将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专题领学+案例研学+实践促学”三位一体学习模式。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重点篇章,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开展读书班12期,邀请省委党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4场,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如第二季度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研讨会上,党员结合驻村帮扶实践提出产业融合建议8条,其中3条被纳入县乡发展规划。
针对青年党员特点,创新打造“微党课接力赛”品牌活动。通过“30分钟微课堂+线上知识竞赛”形式,完成《中国简史》数字化学习地图制作,青年党员参与率达100%。正如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王教授指出:“基层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必须契合时代特征,将传统授课与新媒体传播有机结合才能提升实效。”
二、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年召开支委会14次,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23项并全部整改完成。特别是在民主评议党员环节,创新采用“三色预警”机制,将党员履职情况量化为5大类18项指标,形成可视化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通过量化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率同比提升40%。
评价维度 | 优秀率 | 合格率 | 整改项 |
---|---|---|---|
理论学习 | 92% | 8% | 2项 |
岗位履职 | 85% | 15% | 5项 |
志愿服务 | 95% | 5% | 1项 |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建立“1+2”培养联系人制度。全年发展预备党员5名,转正3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80%,硕士以上学历占60%,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正如省委组织部李处长调研时指出:“规范的党员发展程序是保证党组织先进性的生命线。”
三、作风建设:锻造过硬队伍
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周纪实、月点评、季考核”监督机制。针对窗口服务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6个,推行“三亮三比”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7%。在防汛抗灾等重大考验中,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72小时,转移群众136户,彰显责任担当。
强化纪律约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6部,开展廉政谈话42人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苗头性问题3起,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清单28项。正如市纪委监委张常委强调:“基层党支部要织密制度笼子,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管理。”
四、服务实践:践行初心使命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建立“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闭环管理。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党员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召开居民议事会15次,推动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等8个项目落地。在春耕生产期间,组建农业技术帮扶队,开展田间指导23次,帮助农户增收近200万元。
创新开展“红色合伙人”计划,与3家企业党支部共建,打造产业孵化基地。如与某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智慧党建平台,已实现组织生活在线记录、党费智能缴纳等功能,获省委组织部创新案例三等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教授评价:“这种政企党建联建模式,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新动能。”
五、未来展望:锚定发展方向
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仍需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转化有待加强,需建立学习成果实践应用评估机制;二是流动党员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应探索“云端党支部”建设;三是党建品牌影响力需提升,建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建文化IP。
2025年将重点实施“强基提质”工程,计划开发VR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党员成长积分银行,推动“智慧党建”平台与政务服务系统对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书写新时代党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