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名师教学实录

admin42025-05-12 17:15:04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与思维

  • 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及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理解“军神”内涵。
  • 学习侧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如通过沃克医生的反应衬托刘伯承的坚毅。
  • 2. 情感与价值观

  • 感受刘伯承为革命事业忍痛手术的崇高精神,激发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 二、名师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1:抓住“反常”行为,体会人物意志(薛法根设计)

  • 关键问题
  • “刘伯承在手术中哪些表现让沃克医生震惊?这些行为普通人能否做到?”
  • 学生探究
  • 聚焦“拒绝”“一声不吭”“数72刀”等细节,对比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感受刘伯承超越常人的意志。
  • 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通过提示语(如“一针见血”“平静”)体会人物内心。
  • 片段2:以沃克医生视角复述故事(线上公开课实录)

  • 任务设计
  • 小组合作绘制沃克医生“态度变化”思维导图(冷淡→震惊→敬佩),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融入心理活动。
  • 学生生成
  •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病人!他抓破床单却一声不吭,仿佛一块钢板……”(学生模拟沃克医生口吻)
  • 片段3:深度品读“军神”内涵

  • 对比分析
  • 普通军人 VS 军神:从“伤势严重却从容镇定”“拒绝的决绝”等角度,提炼“军神”特质——钢铁意志、清醒头脑、革命信念。
  • 情感升华
  • 播放刘伯承纪录片片段,学生结合课文写下感悟:“他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军神’二字!”
  • 三、教学设计核心思路

    1. 任务驱动,分层突破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名师教学实录

  • 预学任务:搜集刘伯承生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如护国战争右眼受伤的真实事件)。
  • 课堂活动
  • 初读:梳理“问诊→术前→术中→术后”事件脉络。
  • 精读:圈画关键词句,对比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言行,填写心理变化表格。
  • 拓展延伸:联读《丰碑》,分析“侧面描写”的共性手法。
  • 2. 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 写作任务
  • 模仿课文写法,用“动作+神态”描写生活中一个坚强的人,并加入旁观者的反应。
  • 3. 分层作业设计

  • 基础:分角色朗读课文,录制音频。
  • 提升:以“我心中的军神”为题写读后感。
  • 拓展:查阅十大元帅事迹,制作人物卡片。
  • 四、教学亮点

  • 情境创设:引入电影《青年刘伯承》片段,增强视觉冲击,帮助学生代入情境。
  • 思辨提问
  • “为何作者详写沃克医生,而略写刘伯承?”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艺术效果。
  • 跨学科融合:结合历史背景,解读刘伯承“清醒大脑”对革命事业的意义。
  • 引用来源

  • 教学设计参考:网页3、19、29、46、61、66
  • 名师实录片段:网页3、61、66、46
  • 背景资料补充:网页19、42、46
  •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在语言训练中提升思维品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