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admin22025-05-15 09:10:0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运用。
  •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刻画人物性格与事件场景。
  • 2. 能力目标

  • 能审题立意,从“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三个维度拓展主题深度。
  • 灵活运用横式结构(如小标题法)组织素材,增强文章层次感。
  • 3. 情感目标

  • 通过生活化选材,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传递积极价值观。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审题立意的准确性与多角度性;细节描写的生动性。
  • 难点:主题升华与情感的自然融入;结构安排的创新性(如小标题法)。
  •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审题立意与选材指导

    1. 情境导入

  • 播放音乐《善良》或展示“大眼睛”希望工程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难忘的人或事”。
  • 2. 审题方法

  • 限制条件:如以“心事”为话题,明确“心事”指“放不下的为难事”,区别于“心情”“心态”。
  • 意象深意:如“阳光”可象征亲情、友情、成长启示等,拓展联想空间。
  • 3. 多角度立意

  • 见自我:个人经历(如考试失败、家庭矛盾)。
  • 见天地:社会现象(如环保、文化传承)。
  • 见众生:群体情感(如留守儿童、抗疫英雄)。
  • 4. 案例讨论

  • 分析病文《坚持就是胜利》的审题偏差,对比优秀范文《收藏阳光》的选材与主题升华。
  • 第二课时:细节描写与人物刻画

    1. 理论讲解

  • 细节分类:外貌(如“丹凤眼”“布满血丝”)、动作(如朱自清《背影》中攀爬月台的动作)、语言(如师生对话的个性化设计)。
  • 环境描写:通过自然景物(如夕阳、残雪)烘托情感氛围。
  • 2. 对比实践

  • 对比片段A(“害怕看家”)与片段B(动作、心理描写丰富的“看家经历”),总结生动描写的要素。
  • 3. 课堂练习

  • 以“最难忘的眼神”为题,从“眼之形、色、神、情”四个角度描写人物,要求使用比喻或排比。
  • 第三课时:结构创新与抒情升华

    1. 结构指导

  • 横式结构:采用小标题法(如时间串联“春·夏·秋·冬”、情感递进“误会—理解—感恩”)。
  • 总分总框架:开头点题,中间分述,结尾呼应并升华主题(如《收藏阳光》结尾的“传递正能量”)。
  • 2. 抒情技巧

  • 直接抒情:通过议论句表达感悟(如“那一刻,我读懂了父爱”)。
  •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涂上一层温柔的金色”)。
  • 3. 综合写作

  • 以“那一刻的温暖”为题,要求使用小标题结构,并融入至少两处细节描写与抒情句。
  •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标准

  • 内容:主题明确,选材真实(占比40%)。
  • 表达:描写生动,结构清晰(占比40%)。
  • 创新:立意新颖,情感真挚(占比20%)。
  • 2. 反馈方式

  • 小组互评:针对描写与结构提出修改建议。
  • 教师点评:选取典型习作展示,分析优缺点并示范升格。
  • 五、板书设计

    初中作文教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四步法

    1. 审题:抓关键词→析限制→联生活

    2. 立意:自我→天地→众生

    初中作文教案,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3. 描写:眼之形/色/神/情 + 动作分解

    4. 结构:小标题法(并列/递进) + 总分总

    六、拓展资源推荐

  • 阅读素材: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细节描写与结构安排)。
  • 写作工具:思维导图辅助审题;《初中作文课教案精选》(多角度案例库)。
  •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可系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核心技能,同时激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写作能力跃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