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范文)
开头:记忆的星光,照亮成长的路
记忆如同一片浩瀚的星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成长的痕迹。其中最亮的一颗,是那年冬天在社区公益活动中的一次意外。那件事教会我,善良与包容是青春最美的底色,也让我真正理解了“成长”二字的分量。
主体:寒风中的人性之光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作为志愿者在社区义卖摊位前整理捐赠的衣物。寒风裹着霜气,冻得人手指发麻。忽然,一个穿着单薄的小男孩冲过来,撞翻了叠得整整齐齐的毛衣。我下意识皱眉,他却蹲在地上慌乱地捡拾,嘴里嗫嚅着:“对不起……我只是想捐钱。”他的掌心摊开几枚,沾着泥水,却攥得紧紧的。
我愣住了。那一刻,寒风仿佛凝固,只听见他断断续续的讲述:母亲生病,父亲在工地打工,他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想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尽一份力。我蹲下身,和他一起整理衣物。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坚持将塞进捐款箱,眼神像暗夜里的萤火,微弱却倔强。
后来,我教他用劳动参与公益——帮忙分发传单、整理物资。活动结束时,他攥着志愿者送的棉手套,笑得像冬日的暖阳。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善意从不论大小,哪怕是一枚、一次伸手,也能融化人心的坚冰。
结尾:成长,是选择看见光
《小王子》中说:“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那天的寒风早已消散,但小男孩攥紧的瞬间,却永远烙印在我心里。原来,成长不仅是身高的刻度,更是学会在粗糙的生活里,选择相信善良,选择传递温暖。
如今,每当我路过社区的红色捐款箱,总会想起那双冻红的手和澄澈的眼睛。它们提醒我:真正的成长,是心灵的豁达,是懂得在世界的褶皱里,播种希望,收获星光。
(全文约600字)
写作技巧解析
1.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模式,以比喻开篇引出事件,主体通过细节描写(如“沾泥水的”“冻红的手指”)推动情节,结尾用哲理升华主题。
2. 以小见大:通过公益活动中与小男孩的互动,折射“善意不分大小”的深刻主题,符合初中生生活经验。
3. 情感真挚:心理描写(如“寒风仿佛凝固”“眼神像萤火”)与动作刻画(“攥”“蹲”“塞”)相结合,增强感染力。
4. 金句点睛:引用《小王子》名句,呼应开头比喻,深化“成长”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