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二作文教案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 审题与立意:引导学生掌握多角度审题方法(如关键词分析、对象拓展),学会从“人、事、物”等不同维度立意。例如以“心事”为话题,探讨个人、自然、社会等不同主体的情感表达。
2. 描写技巧: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训练,增强人物刻画的生动性(如“局部雕刻法”抓特征,善用比喻、对比等修辞)。
3. 素材积累:结合生活观察,培养记录日常见闻的习惯,积累真实、鲜活的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情境创设:展示图片或生活场景(如掉落、表情包),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对比“流水账”与“细节描写”的差异,引出主题。
经典示例:分析鲁迅《朝花夕拾》中外貌描写片段,总结“抓特征、显性格”的方法。
2. 知识讲解与练习
审题训练:以“心事”为例,引导学生讨论“谁的”“什么样的”心事,拓展至自然、社会等拟人化视角。
片段练习:
外貌描写:修改《给同学画像》片段,要求突出2-3个特征并运用修辞。
心理描写:围绕“我惭愧”展开步步追问,结合表情、动作细化情感。
选材指导:通过头脑风暴列举“同学之间”的典型事件,筛选最能体现主题的素材。
3. 总结与作业
方法归纳:总结“观察→特征提取→细节刻画”的写作流程,强调真实情感的重要性。
实践作业:以“特别的你”为题,完成一篇以人物描写为核心的记叙文,要求结合具体事件与细节。
二、初中作文教学核心策略
1. 激发写作兴趣
活动设计:开展作文交流会、优秀习作装订成册、鼓励投稿校刊,增强学生成就感。
趣味引导:通过幽默语言、生活化情境(如“表情包描述”)降低写作焦虑,营造轻松氛围。
2. 强化观察与积累
观察训练:指导学生记录自然景观(如季节变化)、人物动态(如“吃饭动作分解”),培养“细节敏感度”。
素材库建设:定期整理“生活札记本”,分类积累成语、诗词、社会热点案例。
3. 分阶段能力提升
基础阶段:片段写作训练(如外貌、对话),避免“大而全”,注重精准表达。
进阶阶段:学习谋篇布局,如“对比式结构”“悬念设置”,提升叙事逻辑性。
创新阶段:鼓励个性化表达,如用悖论、夸张手法突破常规(如“他头发直竖,像一根根天线”)。
4. 评价与反馈优化
分层评价:针对不同训练重点(如修辞运用、选材新颖度)制定评分标准,避免“一刀切”。
互动批改:采用学生互评、教师面批结合,重点标注亮点与改进建议,强化正向激励。
三、教学资源推荐
教材参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写作专题(如“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
课外拓展:推荐《朝花夕拾》《城南旧事》等经典作品,分析其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技巧。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与策略,教师可系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实现从“怕写”到“乐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