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7年新年献词《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
主题:在科技与全球化巨变的浪潮中,探索个体幸福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核心观点:
1. 科技与文明的反思
人工智能(如“阿尔法狗”)、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等技术变革,既带来便利也引发隐私与困境。科技发展的“奇点”既令人期待又充满焦虑,但历史证明“波峰浪谷后终有风平浪静”。
2. 全球化的挑战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事件标志旧秩序动摇,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矛盾加剧。人类文明再次面临调整,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全球治理。
3. 个体命运的坚守
通过“树斌妈妈的眼泪”“罗一笑事件”等案例,强调正义、真相与社会责任感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提出“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的积极态度。
4. 家国与时代的联结
从二孩政策、精准扶贫到监察委试点,展现国家改革与个体生活的交织,呼吁在变局中“锚住幸福”,以责任与道义穿越时代的洪流。
南方周末2015年新年献词《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主题:公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国家进步,强调权利与法治的重要性。
核心观点:
1. 反腐与法治的深化
2014年反腐“打虎拍蝇”成为标志性事件,提出“法治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呼吁以法治保障公民权利。
2. 公民社会的觉醒
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国家的目标”,个体的向往与行动(如创业、维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提出“你要敢于向往,敢于争取,敢于改变”。
3. 历史逻辑与个体责任
历史并非由偶然事件驱动,而是由人民的集体选择塑造。通过“宪法日”“简政放权”等政策,体现国家与公民共同追求正义与尊严的路径。
4. 全球化与民族复兴
在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中国以经济崛起(如企业海外IPO)和文化自信参与世界秩序重构,同时直面马航事件、昆明恐袭等挑战,展现复杂时代的韧性。
两篇献词的共性启示
1. 个体与时代的共振
均强调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能动性,如2017年“编程自己的生活”,2015年“你的向往即国家方向”。
2. 危机与希望并存
直面科技、政治、等领域的挑战,但始终传递“相信未来”的信念,如“春天终将回馈抱薪者”。
3. 家国叙事与全球视野
既聚焦国内改革(如精准扶贫、反腐),也关注全球化议题(如“一带一路”、气候危机),体现中国媒体的格局。
如需进一步阅读原文,可参考以下来源:
2015年献词全文:网页36、网页62、网页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