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作文题目、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

admin12025-05-19 18:40:03

以下是历届高考作文题目及近十年(2015-2024年)全国卷及部分省市作文题目的精选汇总,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而成: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

1. 全国甲卷

主题:坦诚交流与真正的相遇

材料: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为避免冲突不愿表达想法,但坦诚交流才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意义。

2. 新课标I卷

主题: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问题

材料: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问题能快速得到答案,但“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要求:辩证分析技术与人类思考的关系。

3. 新课标II卷

主题:探索未知之境

材料:以“嫦娥”探月、“天问一号”深空探测为例,引申到个人对未知的探索。

历届高考作文题目、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

要求:结合人类太空探索,谈个人成长与创新。

4. 北京卷

  • 议论文:以“历久弥新”为题,讨论经典、思想与精神的永恒价值。
  • 记叙文:以“打开”为题,写个人成长、创新或人际交往中的“打开”故事。
  • 5. 天津卷

    主题:被定义与自定义

    材料:讨论个人、群体或国家如何对待外界的定义,并通过自我定义塑造未来。

    6. 上海卷

    主题:认可度

    材料:探讨社会对事物的认可标准及其对个人认知的影响。

    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精选

    2023年

  • 全国甲卷:技术发展与时间掌控(技术使人掌控时间,但也可能成为“时间的仆人”)。
  • 全国乙卷:合作与共赢(“一花独放不是春”)。
  • 新课标I卷:好故事的力量(故事对沟通、民族形象的影响)。
  • 新课标II卷:青少年的个人空间(学习与生活中“安静一下”的需求)。
  • 2022年

  • 全国甲卷:《红楼梦》匾额题名(直接移用、借鉴化用与情境独创的启示)。
  •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从双奥之城到民族复兴的跨越精神)。
  • 新高考I卷: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 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青年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实践)。
  • 2021年

  •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建党百年背景下的青年责任)。
  • 新高考I卷:体育之强弱变迁(“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 全国乙卷:修身与理想(以射箭为喻谈“修身、矫思、立义”)。
  • 2020年

  • 全国I卷:历史人物评析(围绕齐桓公、管仲、鲍叔展开讨论,写发言稿)。
  • 2019年

    历届高考作文题目、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

  • 全国I卷:劳动的价值(驳斥“劳动无用论”,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2018年

  • 全国卷:时光瓶(写给2035年18岁青年的信,结合国家发展历程)。
  • 2017年

  • 全国I卷:中国关键词(从“一带一路”“高铁”等关键词呈现中国形象)。
  • 2016年

  •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二选一)。
  • 2015年

  • 新课标I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打电话(书信体写作)。
  • 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与民族英雄过一天(二选一)。
  • 其他经典题目(2000-2014年)

  • 2003年北京卷:《转折》(个人或社会中的转折意义)。
  • 2008年上海卷:“他们”(关注社会边缘群体)。
  • 2012年新课标卷:船主与油漆工(举手之劳的善意)。
  • 命题趋势分析

    1. 紧扣时代主题:如2021年建党百年、2022年建团百年、2023年科技与人文关系等,均体现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

    2. 思辨性增强:近年题目多涉及二元或三元关系(如“本手/妙手”“被定义/自定义”),要求辩证分析。

    3. 文体灵活多样:议论文为主,但书信、演讲稿、记叙文等文体频繁出现(如2020年发言稿、2024年北京记叙文)。

    4. 贴近生活实践:如2022年“青少年空间”、2024年“问题是否会减少”,均引导考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思考。

    如需更详细内容或特定地区题目,可参考来源网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