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漂泊之累
1.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以枯木、孤舟比喻身心俱疲的状态,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后写下此句,展现了对人生漂泊、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倦怠。
2.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杂诗》)
将人生比作无根的尘土,道尽生命飘零、无所依托的疲惫感,暗含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3.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孤树、暮钟、荒沙的意象叠加,映射出诗人独行世路的孤独与心力交瘁。
二、现实困境之累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草木疯长却无人问津,以景写情,透露出对时局动荡与个人无力感的深沉疲惫。
5.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面对世事无常与春愁压抑,诗人独守长夜,困顿与迷茫交织成无法排解的倦意。
6.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钱福《明日歌》)
直指人们被未来焦虑所困的普遍状态,时间流逝与精神重负的叠加,道出“累”的本质。
三、身体衰老之累
7.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辛弃疾《鹧鸪天》)
以登楼力不从心的细节,暗写身体衰老与壮志难酬的双重疲惫,字字不提“累”,却尽显暮年沧桑。
8. “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
暮年行路的迟缓与愁思,呼应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倦怠,钟声更添苍凉。
四、情感困顿之累
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用乱麻喻离愁,虽不言“累”,却将情感纠缠的疲惫感刻画入微,展现亡国之痛下的精神窒息。
10.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表面写寻觅之苦,实则暗含追求理想却屡屡落空的疲惫,灯火阑珊处的孤影更显落寞。
现代表达延伸
现代文案中也有类似表达,如“笑容可以瞒过别人,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怕什么来什么,盼什么没什么”,虽非古诗,但延续了含蓄表意的传统,将疲惫藏于生活细节与心理矛盾中。
这些诗句通过意象与情感的叠加,将“累”的复杂层次——身体的劳顿、精神的困顿、命运的无奈——凝练于文字之外,形成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