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结合合同管理工作总结与自查报告的综合模板,基于多个企业实践案例与行业标准整理,内容涵盖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供参考:

合同管理工作总结与自查报告
(2025年度)
一、合同管理基本情况
1. 合同签订概况
全年共签订合同XX份,总标的额XX亿元,其中:
重大合同(≥5000万元)XX份,占比XX%;
工程类合同XX份,设备采购类XX份,技术服务类XX份。
合同类型分布:长期合作框架协议XX%,一次性项目合同XX%,补充协议XX%。
履约完成率XX%,纠纷发生率为0,均按约履行完毕。
2. 管理架构与制度
设立合同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X名,兼职人员X名,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模式。
修订《合同管理制度》《履约监督细则》等文件,明确合同起草、审批、归档等全流程规范。
二、合同管理主要措施与成效
1. 规范化管理
资质审查:对合作方进行法人资格、履约能力、资信等级三重审核,全年拒绝高风险合作方X家。
条款把控:采用标准化合同模板XX类,法律顾问参与条款谈判XX次,避免歧义条款XX处。
2. 履约监督与风险防控
建立季度履约评价机制,发现潜在风险XX项(如进度滞后、验收延迟),通过预警函件提前化解XX%。
实现合同履行动态跟踪,通过信息化系统更新台账XX次,关键节点(付款、验收)触发提醒XX次。
3. 档案与信息化管理
合同电子化归档率100%,纸质档案分类存储于专用档案室,目录索引完整率达XX%。
引入智能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线上化、数据统计自动化,审批效率提升XX%。
三、自查发现问题与不足
1. 流程执行问题

审批时效性不足:重大合同平均审批周期XX天,超时率XX%(因部门协作不畅)。
资质材料缺失:XX%合同未完整提交对方授权书、资质证明,导致审查延迟。
2. 信息化应用短板
系统功能局限,缺乏履约监控模块,依赖人工跟踪;数据挖掘能力弱,未能支持风险预测。
3. 人员能力与意识
基层业务人员合同法律知识薄弱,XX%的合同变更未及时备案,存在合规隐患。
四、改进方向与行动计划
1. 优化流程与效率
推行“绿色通道”审批:对常规合同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至X个工作日内。
建立合同材料清单制,明确必备附件,纳入考核指标。
2. 深化信息化建设
升级合同管理系统,集成履约监控、风险预警、数据分析功能,试点AI辅助条款审核。
3. 强化培训与考核
开展合同管理专项培训(年度≥X场),覆盖业务、法务、财务人员,考核通过率要求100%。
将合同规范性纳入部门绩效考核,违规行为扣减绩效XX%。
4. 风险防控体系完善
建立法律顾问轮值制,参与重大合同谈判;制定《合同纠纷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五、总结与展望
2025年合同管理在规范化与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需在风险预判、人员能力、技术应用上持续突破。未来将围绕“合规、效率、智能”三大核心,推动合同管理从“事务型”向“战略型”转型,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强保障。
引用来源:
提示:以上内容需结合企业实际数据调整,建议参考专业法务意见完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