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看“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我深刻感受到冬奥精神不仅是竞技场上的拼搏与超越,更是一种凝聚民族力量、彰显国家自信的时代强音。这场思政课以北京冬奥会为切入点,通过运动员的奋斗故事、国家的制度优势以及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交融,为新时代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
一、冰雪赛场上的精神图腾
冬奥健儿们用行动诠释了“超越自我”的深刻内涵。无论是金博洋在经历低谷后浴火重生,用三组高难度四周跳证明“战胜心魔”的坚韧,还是武大靖“只要中国队赢了,我就不算输”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体育精神的本质不是奖牌的争夺,而是对极限的挑战与对热爱的坚守。正如谷爱凌所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这种自信与拼搏,正是青年学子应内化于心的人生信条。
二、冬奥背后的中国力量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从“冰丝带”“雪如意”等场馆设计中融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到疫情防控与赛事组织的无缝衔接,这场盛会展现了中国集中统一领导下的高效执行力。课程中提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实现,不仅是体育事业的突破,更是国家综合实力与人民幸福感的双重提升。作为学生,我深刻体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
三、青年责任与时代使命
冬奥志愿者和幕后工作者的事迹让我看到“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清华大学的冬奥志愿者陈炳旭分享的“同心圆”设计理念,象征着青年一代在服务国家中实现自我成长;山东财经大学学生于彦灵感慨“青年的面貌是未来中国的面貌”,更让我意识到个体的奋斗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冬奥精神为指引,既要在学业中追求卓越,也要在实践中锤炼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星辰大海。
以冰雪为媒,向未来而行
这堂思政课不仅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号召。冬奥精神教会我们:人生的赛道没有终点,唯有以“破冰”的勇气突破局限,以“团结”的胸怀拥抱世界,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无悔青春。未来,我将以冬奥健儿为榜样,用知识与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光芒。
(全文约650字)
注:本文综合了冬奥运动员的拼搏故事、思政课的理论解读、高校师生的实践感悟等多维度内容,结合个人思考完成,既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又体现青年责任担当,符合思政课心得体会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