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团结友爱”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结合了多个来源的创意与活动形式,旨在通过互动、体验和反思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一、班会主题
“团结一心,携手同行”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归属感。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团结友爱的意义,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情感目标: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增强班级归属感和责任感。

3. 实践目标:学会在生活与学习中主动合作,化解矛盾,共同进步。
三、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气球、绳子、卡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音乐)、奖品。
人员分工:主持人2名(学生)、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游戏组织)、宣传组(制作PPT和海报)。
环境布置:教室桌椅围成U形,黑板布置主题标语,张贴学生绘制的“团结”手抄报。
四、活动流程
1. 开场破冰:感知团结的力量(10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或《蚂蚁搬西瓜》,引发学生对“团结”的思考,提问:“为什么团结能战胜困难?”。
哲理故事:主持人讲述“一滴水与大海”的寓言,引出班会主题。
2. 互动体验:游戏中领悟合作(25分钟)
游戏1:两人三足接力赛
规则:6人一组,绑住相邻两人的脚,接力完成赛道,用时最短组胜出。
目的:通过肢体协作感受默契的重要性,失败组需分享反思。
游戏2:气球大作战
规则:每组4人,用身体部位(不可用手)传递气球至终点,中途掉落需重来。
目的:培养非语言沟通与策略制定能力。
游戏3:你比我猜(团结版)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用动作描述“团结相关词汇”(如“拔河”“众志成城”),另一人猜词。
目的:通过趣味互动深化对团结行为的理解。
3. 故事分享:身边的团结榜样(15分钟)
学生讲述:邀请3-4名学生分享班级生活中的团结事例(如运动会协作、帮助生病同学补课等)。
情景剧表演:学生自编短剧《谁是最重要的?》,通过五官争功的寓言,说明每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特价值。
4. 反思与承诺:共建团结班级(15分钟)

小组讨论:
问题:班级中哪些行为会破坏团结?如何解决矛盾?
汇报:每组提出一条“团结公约”(如“遇分歧先倾听”“主动帮助同学”)。
集体宣誓:全班朗读《团结宣言》,并在“团结树”手印墙上留下彩色掌印,象征承诺。
5. 总结升华:歌声凝聚力量(5分钟)
合唱歌曲:全体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或《明天会更好》,在歌声中升华情感。
班主任寄语:强调“团结是成长的基石”,鼓励学生在日常中践行合作精神。
五、后续延伸活动
1. “团结之星”评选:每周评选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颁发流动红旗。
2. 合作任务挑战:布置需团队完成的长期任务(如班级文化墙设计、植物角维护)。
六、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游戏环节避免激烈动作,提前清理场地障碍物。
全员参与:设计不同难度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贡献价值。
及时反馈:活动后收集学生感受,调整后续班级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仅能从趣味中领悟团结的真谛,还能将合作意识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助力班级成为温暖、向上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