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会认“沿、答”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等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词语含义。
2. 朗读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和心理,读好感叹句、反问句。
3. 寓意探究: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眼界狭小导致认知片面”的寓意,联系生活反思自身行为。
4. 想象表达: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提升语言表达与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难点:通过情境体验和实验,感悟“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初识寓言
活动:用“观”字组词(如“观察”“观点”),引出课题;播放动画片段,提问:“谁在井里?谁在井沿?”贴图理解“井沿”位置。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直观建立空间概念,激发兴趣。
2. 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活动: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随文识字“沿、际、渴、喝”(对比“口渴喝水”的偏旁区别);重点指导“观、答”等字书写。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强化形旁表义规律。
3. 品读对话,体会争论
第一次对话:
师生合作读,模仿青蛙的疑问和小鸟的礼貌回答,理解“一百多里”体现小鸟见多识广。
第二次对话:
实验体验:用纸筒模拟井口观察天花板,对比视角差异,理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语言训练:用“无边无际”描述大海、沙漠等,体会天的广阔。
第三次对话:
分角色表演读,关注青蛙的“笑”(自以为是)和小鸟的“笑”(无奈劝说)。
4. 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同?联系生活举例“类似坐井观天的现象”(如:只相信课本知识,不主动探索)。
续编故事:小组合作创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分享展示(如:青蛙看到高楼、田野,感叹自己目光短浅)。
5. 作业分层,巩固提升
基础:抄写生字词,积累“无边无际”等成语。
实践:与家长分角色表演故事。
创新:阅读《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寓言,对比寓意。
《坐井观天》简短50字
青蛙在井底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坚信天如井口,小鸟反驳天无边无际。故事讽刺眼界狭小、固执己见者,揭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