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源信息综合制定,引用来源标注于文末)
一、指导思想
以《xx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校本研修指导方案》为基础,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依托“丰实”文化理念,推动教师队伍向学习型、创新型转变。通过多元化培训形式,强化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师资体系。
二、工作目标
1. 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职业使命感,100%教师通过师德考核,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2. 专业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15%,学生学业成绩平均提升10%。
80%教师熟练使用至少2种数字化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智慧云平台)。
3. 科研能力培养:支持5-10名教师申报市级以上课题,形成教学案例库及校本教研成果。
4. 青年教师成长:通过“12345向日葵培养模式”打造青年教师骨干团队,缩短新教师适应周期至1学年。
三、培训内容与措施
(一)师德与教育理念
专题培训:组织观看《为了霍洛维茨》《三傻大闹宝莱坞》等教育题材电影,撰写观后感与启示(每部1500字以上)。
师德实践:开展“爱生敬业”主题活动,结合案例分析强化职业责任感。
(二)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
1. 学科素养提升:
分学科开展教材通研,完成全册、单元、课时知识结构图设计(三至六年级全覆盖)。
实施“点圆式观课议课”,优化评课机制,促进教学反思。
2. 信息技术整合:

开展电子书包、优课系统操作培训,组织课件设计大赛。
建立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如博客、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科研与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引导教师从教学问题出发形成课题,年内完成1项校级课题。
成果转化:汇编优秀教学案例、成长日记(每月2篇),定期举办教研成果分享会。
(四)青年教师专项培养
师徒结对: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指导,定期考核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
基本功训练:
粉笔字/钢笔字每日练习15分钟,学期末展示评比。
组织朗读比赛,强化语言表达与文学素养。
四、培训形式与时间安排
1. 多元化形式:
线下: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课题研讨。
线上:远程研修、网络课程自主学习。
实践:跨校观摩、教学比赛(如“有效课堂”赛课)。
2. 阶段化推进:
第一阶段(1-3月):需求调研、师德培训启动。
第二阶段(4-6月):学科研修、信息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7-9月):课题中期评估、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第四阶段(10-12月):成果汇编、年度总结与优化。
五、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研组协同落实。
2. 资源支持:
校内:优秀教师示范课、学科组共享资源库。
校外:邀请高校专家、教研员定期指导。
3. 激励措施:
设立“教学创新奖”“科研先锋奖”,优秀成果纳入职称评审加分项。
培训参与度与绩效考核挂钩,未达标者需补修。
六、预期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覆盖率100%,形成可推广的校本培训模式。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课程满意度达90%以上。
学校获评“校本研修示范校”,教师团队在区域教学竞赛中跻身前30%。
引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