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参考范文,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多省市学校预案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
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高效组织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保障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食堂、供餐单位或外购食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3. 事故分级
一般事故(Ⅳ级):中毒人数3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较大事故(Ⅲ级):中毒30-99人,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
重大事故(Ⅱ级):中毒100人以上,或死亡1例以上。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跨省传播或国务院认定的事故。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全面指挥决策)。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协调报告及现场处置)。
成员: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班主任、校医、安保负责人。
2. 职责分工
组长:启动预案、统筹资源、上报主管部门。
副组长:核实信息、联系医疗及监管部门、稳定家长情绪。
食堂负责人:封存可疑食品、配合调查。
班主任:排查发病学生、安抚学生及家长。
校医:初步救治、协助送医。
安保人员:保护现场、维持秩序。
三、预防措施
1. 日常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留样(48小时、125g以上)、加工规范,禁用高风险食材(如四季豆、野生菌)。
定期开展食堂卫生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
2. 教育与演练
每学期组织食品安全教育及应急演练,提升师生防范意识。
四、应急处置程序
1. 事故报告
发现疑似事故后,30分钟内电话报告属地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及疾控中心,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严禁瞒报、谎报。
2. 现场处置
立即救治:拨打120送医,保留呕吐物及排泄物样本。
封存证据:停止供餐,封存可疑食品、原料、工具及监控录像。
人员管控: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待查,控制校外人员进入。
3. 调查配合
协助疾控部门采集样本、排查病因,提供就餐记录及监控资料。
4. 信息发布
由学校指定发言人统一发布信息,避免不实信息扩散。
五、后期处理
1. 善后工作
安排专人跟进治疗进展,协调保险理赔及家长沟通。
全面消杀食堂环境,经监管部门验收后恢复供餐。
2. 责任追究
对失职渎职人员进行行政或法律追责。
3. 总结改进
事故结束后10日内形成总结报告,修订制度漏洞。
六、保障措施
1. 物资储备
配备急救药品、防护用品及应急通讯设备。
2. 经费保障
设立专项应急资金,用于医疗救助及善后。
附件模板

1. 通讯录:教育局、医院、市场监管局等紧急联系方式。
2. 食物中毒症状对照表:常见中毒症状及初步处理指南。
3. 事故记录表:时间、人数、症状、处置措施等。
说明:以上预案需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并定期修订。重大事故应同步启动级应急预案,接受统一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