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事迹及事迹简介的撰写需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成就和独特品质展开,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支撑,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以下是具体写作框架与技巧,基于不同学段(中小学、大学)的侧重点进行整理:
一、学生个人事迹写作框架
1. 明确写作目的
2. 核心内容结构
简要介绍基本信息(姓名、年级、职务),提炼核心亮点。
例:“张某某,XX中学高一(3)班班长,连续三年获校级‘三好学生’,在学科竞赛、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
例:“高中三年成绩稳居年级前5%,获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通过整理错题本和小组互助学习提升效率。”
例:“担任校团委副书记,组织‘敬老院送温暖’活动,累计服务时长200小时。”
例:“作为环保社社长,策划‘校园垃圾分类’项目,带动全校参与,获市级优秀社会实践案例。”
例:“钢琴十级,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获国家专利。”
例:“从内向到自信的转变,通过主持校园艺术节突破自我,立志投身教育公益事业。”
概括个人特质,表达感恩与未来目标。
例:“未来将继续以‘追求卓越’为信条,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中践行青年责任。”
二、事迹简介写作技巧
事迹简介是事迹材料的浓缩版,需在500字以内突出重点,适合用于简历、申报材料等场景。
1. 结构模板
2. 示例
> 李某某事迹简介
> 李某某,XX大学计算机系2022级学生,校学生会主席。
> 导师评价:“兼具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是全面发展的标杆。”
三、写作注意事项
1. 用数据说话:量化成绩(如排名、奖项数量、服务时长),增强说服力。
2. 结合实例:避免空泛描述,通过具体事件体现个人特质(如“为同学补课20小时,班级平均分提升10%”)。
3. 突出特色:根据目标调整重点(如申请科研类奖学金需强调论文、专利)。
4. 真实客观:避免夸大,可通过师友评价或第三方证明(如感谢信、证书)佐证。
5. 语言规范:正式书面语,避免口语化;中小学事迹可适当生动,大学材料需专业严谨。
四、不同学段的侧重点
通过以上框架和技巧,学生可系统梳理个人经历,突出亮点。如需进一步优化,可参考学校模板或教师建议,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内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