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观后感-观看巡视利剑第一集心得体会

admin42025-04-03 05:15:01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中央纪委推出的《巡视利剑》专题片如同一声惊雷,以苏树林、王珉等落马高官的鲜活案例,揭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战略作用。当镜头扫过中石化报销单据上的私人消费记录,当武长顺销毁证据的碎纸机声回荡在审讯室,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巡视工作的雷霆手段,更深刻诠释了党内监督体系从“发现问题”到“形成震慑”的治理逻辑。通过三年来4轮巡察覆盖24个基层单位的汝南实践,我们得以窥见这把制度利剑如何穿透权力壁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政治生态中犁庭扫穴。

制度革新:巡视方针的转型与实践

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方针,标志着巡视工作从常规检查向政治监督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变在苏树林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当中央第六巡视组进驻中石化时,原本作为企业一把手的苏树林已调任福建省长,但其通过异地遥控销毁证据、统一口径的反侦察行为,恰恰印证了巡视监督的穿透力。数据显示,十八届中央纪委查办的案件中,超过60%线索源自巡视,这种数据背后是巡视方针从“全面撒网”到“精准打击”的质变。

阶段 巡视方针 典型案例 成效数据
十八大前 常规检查 - 线索发现率不足30%
2013-2017 问题导向 苏树林案、武长顺案 问题线索转化率61%
2020年后 政治巡视 湖南黄明案 市县巡察覆盖率92%

这种制度革新在基层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形态。汝南县将巡察与脱贫攻坚结合,2022年开展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专项巡察,通过比对34万条数据发现虚报冒领问题资金1200余万元,推动建立动态监测系统。湖南在2017年创新开展的“交叉巡察”,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困境,涟源市村级巡察追回截留医保金达430万元,彰显出制度设计与实践需求的深度契合。

案例警示:贪腐与对抗的终局

苏树林从大庆油田技术员到中石化掌舵人的蜕变轨迹,折射出权力失范的典型路径。其将国有石油企业视为“私人银行”的行为模式,在纪录片中呈现得淋漓尽致:价值百万的高级定制服装、家人海外旅游费用公款报销、特定关系人商业项目优先准入。更具警示意义的是,当网络出现举报帖文时,这位省部级官员的第一反应不是收敛,而是动用资源删帖堵口,这种对抗监督的心理惯性最终加速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结。

武长顺案则展现了“技术型腐败”的特征。作为公安系统出身的高级干部,其在对抗巡视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安装设备监控巡视组动向,突击销毁97箱证据材料,甚至指使亲属转移涉案资产。但正如中央巡视组联络员王海峰所言,这些“机关算尽”的举动反而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链。这种“对抗升级-证据固化-定罪加速”的螺旋,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不可逆转的历史逻辑。

基层延伸: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汝南县巡察工作的发展轨迹,印证了巡视利剑向基层延伸的必要性。自2016年启动巡察以来,该县通过“专项巡察+整改督办”模式,在乡镇换届、机构改革等领域发现并纠正问题线索357件,推动建章立制29项。这种将巡察嵌入地方治理的实践,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显微镜”“探照灯”作用形成理论呼应,使监督网络从省部级机关延伸至行政村组。

湖南省的巡察实践提供了另一种创新样本。2017年开展的“扶贫领域机动式巡察”,采取不提前通知、不定路线的方式,在武陵山片区发现虚假脱贫项目46个,追责处理干部89人。这种“短平快”的监督方式,与常规巡察形成互补,正如该省巡察办主任所言:“要让老百姓看得见巡视成果,摸得着反腐红利”。当涟源市龙湾新村村民吴美其拿回被截留的12万元工伤赔偿时,巡察制度的社会认同度得到了最直观的注脚。

队伍建设:锻造铁打的巡察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命题,在巡察队伍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深刻。汝南县巡察机构在实践中总结出“三铁律”:每日党性教育半小时、每周业务测试、每月家属廉政座谈。这种将教育监督贯穿工作全程的做法,与中央巡视组“十不准”行为规范形成制度呼应,使巡察干部在面对威胁利诱时能够守住底线。正如该县纪委书记在心得中写道:“巡察干部既要能发现墙上的裂缝,更要能修补思想的漏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培元在解读新修订《巡视工作条例》时强调,巡察队伍建设需要“工程思维与科研思维并重”。这种理念在技术层面体现为数据比对、线索分析系统的开发,在管理层面则要求建立巡察人才库动态考核机制。湖南省实行的“巡察干部预备役”制度,将巡察经历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参考,2022年以来已有37名参与巡察的后备干部得到提拔,这种激励机制为巡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当巡视利剑划破权力阴霾,其震慑效应已超越单纯的反腐功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从苏树林案中暴露的监管漏洞到汝南县建立的扶贫资金追溯系统,从武长顺对抗巡视的技术博弈到湖南省交叉巡察的制度创新,这些实践共同勾勒出党内监督体系的进化图谱。未来的巡视工作,需要在智能监督技术应用、巡察成果转化机制、监督文化培育等领域深化探索,让这把制度利剑在新时代淬炼出更璀璨的光芒。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