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词积累(20例)
1. 破茧而出:象征成长与蜕变,如蝉挣脱束缚后的新生。
2. 金蝉脱壳:比喻巧妙脱身,法布尔笔下蝉蜕皮的生动场景。
3. 威风凛凛:描述螳螂捕猎时的英姿。
4. 天衣无缝:形容蜘蛛网的精巧结构。
5. 死而后已:赞美蜜蜂为族群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
6. 微不足道:反思人类对渺小生命的忽视。
7. 不遗余力:圣甲虫推粪球的执着。
8. 晶莹剔透:萤火虫卵的美感描写。
9. 历经艰辛:蝉幼虫四年地下蛰伏的坚韧。
10. 自叹不如:人类对昆虫智慧的感慨。
(其他:竭尽所能、小心翼翼、逃之夭夭、干劲十足、坚强不屈等)
二、经典好句摘录(15例)
1. “蝉与我‘比邻相守’,歌声不离耳畔。” ——法布尔对自然的沉浸式观察。
2. “螳螂的翼盘在中央,像折叠的宽阔领带。” ——以衣饰比喻昆虫形态,生动传神。
3. “蜘蛛的网比最规范的设计图还要完美。” ——赞美自然造物的精密。
4. “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柔和如星辉,收集了夜空的温柔。” ——诗意描绘萤火虫的微光。
5. “圣甲虫推着粪球,仿佛西西弗斯推动巨石。” ——哲学视角下的昆虫行为。
6. “蚂蚁的战争是史诗,红盔甲的战士前赴后继。” ——将昆虫行为升华为人类历史的镜像。
7. “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却仍高歌夏日。” ——生命困境与诗意的矛盾统一。
8. “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是自然界的未解密码。” ——引发对昆虫通讯奥秘的思考。
9. “石蚕的小鞘是漂泊者的行囊,随波逐流却从容。” ——拟人化赋予昆虫灵性。
10. “螳螂的猎杀是一场心理战术的博弈。” ——揭示昆虫世界的生存智慧。
(其他例句参考:蜣螂的坚持、萤火虫的短暂生命、蜜蜂的集体协作等)[[72-73]]
《昆虫记》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学巨著,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生命,也让我对自然与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科学与文学的交融:一场微观世界的盛宴
法布尔以“哲学家般的思、诗人般的笔”,将昆虫的日常升华为文学经典。例如,他描写蝉的蜕变:“破茧而出的刹那,是生命对光明的献礼”,科学观察与诗意表达浑然一体。书中既有螳螂“威风凛凛”的猎杀场面,也有蜜蜂“死而后已”的悲壮奉献,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竟如此相似,它们同样有战争、爱情、智慧与牺牲。
二、生命的启示:渺小中的伟大
1. 坚韧之美:蝉蛰伏地下四年,只为盛夏一月的歌唱。法布尔说:“好运总先捉弄坚忍者,再予其微笑。”这让我想到,人生中的蛰伏期或许正是蓄力的过程。
2. 协作之智:蚂蚁社会的分工启示我们:“个体的渺小因集体而伟大”。正如人类文明,昆虫的协作同样构建了生态的奇迹。
3. 短暂与永恒:萤火虫的光芒仅闪耀数日,却以“死而后已”的姿态点亮黑夜。这让我反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如何燃烧。
三、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一场生态哲学的觉醒
法布尔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他笔下的昆虫不再是“害虫”或“益虫”,而是平等的生命。例如,蜣螂被污名化为“食粪者”,实则是“大自然的清洁工”。这种视角启示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和谐。正如书中所言:“人类若视自然为掠夺对象,终将自食其果。”
四、阅读感悟:以昆虫为镜,照见自我
读《昆虫记》,我常自问:我们是否像步甲般好斗?是否如圣甲虫般执着?书中昆虫的生存智慧,映射着人类的弱点与光芒。法布尔说:“科学不是冷漠的数据,而是对生命的温情注视。”这种态度让我学会以谦卑之心观察世界,在平凡中寻找不凡。
《昆虫记》是一扇打开微观宇宙的门。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仅是探索真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愿我们都能如法布尔般,以赤子之心拥抱自然,在昆虫的振翅声中,听见生命的共鸣。
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