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意思_春日 朱熹 古诗

admin22025-07-05 23:05:02

《春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面描绘春日盛景,实则借景喻理,表达对儒学圣道的追求。以下从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及创作背景等多角度解析:

古诗原文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译文

风和日丽时,我在泗水河畔踏青寻芳,无边无际的春光焕然一新。

谁都能轻易感知春风的到来,百花盛放、万紫千红,处处皆是春日的景致。

关键词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佳日,亦指人心情愉悦之时。

2. 寻芳:游春赏景,暗喻探寻圣人之道。

3. 泗水:山东河流名,春秋时孔子曾在此讲学,诗中暗指儒家文化发源地。

春日的意思_春日 朱熹 古诗

4. 等闲:寻常、轻易,指自然领悟。

5. 东风:春风,象征教化与儒学思想的传播。

6. 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景象,比喻儒家学说的丰富多彩。

诗歌赏析

1. 结构精巧,层层递进

  • 首句点明时间(胜日)、地点(泗水滨)、主题(寻芳),暗含对儒家文化的追寻。
  •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以宏阔视角写景,既指自然焕新,亦隐喻儒学思想的广博与生机。
  • 后两句由景及理,“东风”象征教化力量,“万紫千红”则比喻孔门学说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最终以“总是春”总结圣人之道普照万物。
  • 2. 寓理于景,不露痕迹

    全诗看似写景,实则借“泗水”暗指孔门圣地,“寻芳”象征求道过程,将理学思想融入生动的自然意象,避免枯燥说教,达到哲理与诗意的完美融合。

    3. 语言清新,意境开阔

    朱熹以简练笔触勾勒春日全景,未拘泥于一草一木,而是通过“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等词展现空间的广阔与生命的丰盈,传递对儒学真谛的豁然领悟。

    创作背景

    春日的意思_春日 朱熹 古诗

    1. 历史背景:南宋时期,泗水位于金国占领区,朱熹未曾亲临此地。诗中“泗水游春”实为虚写,借孔子讲学之地寄托对儒家文化的向往。

    2. 思想背景: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推崇孔子学说。诗中“寻芳”实为追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理学教化对社会的革新作用。

    3. 隐喻手法:通过虚拟的泗水之游,将儒学哲理转化为可感的自然意象,既隐晦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又宣扬理学思想的普世价值。

    后世评价

    此诗被誉为“寓理趣于形象”的典范,清代学者赞其“不露说理痕迹,尽得风流”。现代解读多强调其双重性:既可作咏春诗欣赏,亦能从中窥见理学思想的精微。

    若需进一步了解朱熹的哲学思想或诗歌艺术,可参考《千家诗注评》《朱熹诗文选译》等文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