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贪玩,发奋苦读
杜甫幼时贪玩,五六岁仍背不出一首诗,经祖父严厉管教后发奋读书,习作装满一麻袋,终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大家。
2. 病中让床,心怀愧疚
幼年寄居姑姑家时,传染病肆虐,姑姑为救杜甫让出唯一床位,致其子病亡。此事奠定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基础。
3. 即兴对诗,才思敏捷
冬日乘轿遇大雪,轿夫吟“片片片片片片片”,杜甫续“雪落梅岭形不见”,后以“然然然然然然然”收尾,尽显机敏。
4. 目睹民苦,创作《石壕吏》
安史之乱中,杜甫夜宿石壕村,目睹差役抓老妇充军,悲愤写下《石壕吏》,记录战乱疾苦。
5. 讽刺权贵,写下《丽人行》
见杨家兄妹奢靡无度,杜甫作《丽人行》讽刺“炙手可热”的权贵,揭露社会腐败。
引用扩展:
如需更多故事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杜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