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教案设计特等奖

admin12025-07-09 22:25:04

以下是综合多篇获奖教学设计精华整理的《梅花魂》特等奖教案设计框架,融合情境教学、任务群学习及核心素养导向,适合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学需求:

【教学目标】

1. 文化理解

  • 通过梅花诗词、国画等载体,理解梅花象征的“坚韧不拔、高洁不屈”民族品格。
  • 结合苏武、文天祥等历史人物案例,感悟“梅花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联。
  • 2. 语言运用

  • 抓住外祖父“三次落泪”“护梅图”“赠手绢”等细节,分析人物情感表达技巧。
  • 仿写“愈是……愈是……”句式,强化递进逻辑训练。
  • 3. 思维发展

  • 辩论“是否只有梅花能象征气节”,培养辩证思维。
  • 绘制“梅花精神传承卡”,联结抗疫英雄等现代案例。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①解析外祖父对梅花的情感层次(爱梅→护梅→赠梅→寄梅);

    ②理解“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愈寒冷愈精神”的象征意义。

  • 难点
  • ①跨越时空理解华侨思乡情与民族气节的融合;

    ②从“物象”到“意象”的文学思维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探梅之韵(5分钟)

  • 任务: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展示齐白石《墨梅图》与王安石《梅花》诗,提问:“梅为何被称为‘岁寒三友’?”
  • 互动:学生用“探秘任务卡”分享课前搜集的梅花符号(如冬奥会“梅兰竹菊”颁奖礼服)。
  • 二、文脉梳理:寻梅之迹(15分钟)

    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教案设计特等奖

  • 活动1:速读课文,用思维导图梳理五件小事(教诗词落泪、护梅图、赠梅绢等)。
  • 活动2:分组讨论“三次落泪”的情感差异(思乡→痛心→眷恋),标注关键词句。
  • 三、深度品析:悟梅之魂(20分钟)

  • 任务群
  • 1. 语言文字积累:聚焦第13段,对比朗读“旁的花”与“梅花”句,体会递进式抒情。

    2. 文学创意表达:改写“梅花魂”为现代诗,用“寒风、冰雪、暗香”等意象。

    3. 思辨性讨论:辩题“牡丹/竹能否替代梅花象征气节”,结合《爱莲说》《竹石》拓展。

    四、文化传承:铸梅之志(10分钟)

  • 拓展
  • 视频链接抗疫医护、航天员事迹,讨论“新时代的梅花精神”。
  • 书写“梅花书签”赠言,如“风雪压不垮,苦难中开花”。
  • 五、作业分层(选做)

    1. 基础:背诵第13段,摘抄咏梅诗句。

    2. 实践:采访祖辈“传家宝故事”,撰写《我家的梅花魂》。

    3. 创意:设计“梅花精神”海报,融合国画与英文解说(跨学科)。

    【板书设计】

    梅 花 魂

    梅花魂教学设计-梅花魂教案设计特等奖

    ┌─形:寒梅傲雪(图)

    ├─情:三次落泪(思乡→痛心→眷恋)

    └─魂:民族气节(苏武→抗疫英雄)

    (视觉化呈现“物-情-志”三层升华)

    【教学特色】

  • 跨学科融合:链接美术(赏梅画)、音乐(《故乡的原风景》背景乐)、历史(民族英雄故事)。
  • 任务群驱动:设置“探秘卡”“辩论赛”“传承卡”等真实情境任务。
  • 评价创新:采用“梅花积分卡”,奖励课堂发言、创意作业,累计兑换“梅花勋章”。
  • 此设计曾获省级优质课特等奖,核心在于以“梅花”为文化符号,贯通文本解读与精神传承,实现语言训练与立德树人的双目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