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4观后感心得体会-《榜样4》观后感

admin12025-07-10 04:10:02

《榜样4》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展现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等员的感人事迹,深刻诠释了人的信仰与担当。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个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以下结合观后感悟,从多个角度总结心得体会:

一、初心如磐:深藏功名与无私奉献的坚守

节目中,张富清老英雄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忠诚”。他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却选择深藏功名60余年,扎根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他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吃苦吗?”这种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的精神,展现了人最纯粹的初心。

同样,扶贫干部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用生命践行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誓言。他们的选择提醒我们:初心不是口号,而是用一生去践行的承诺。

二、担当如铁: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人生

  • “吃亏书记”李连成:他带领村民从盐碱地走向富裕,靠的是“吃小亏干小事,吃大亏干大事”的信念。他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贫困户,甚至搬到臭水坑旁居住,最终将西辛庄村打造成“全国文明村”。
  • “大湖鸿雁”唐真亚:作为邮递员,他20年如一日划船送信,累计行程30万公里,成为渔民心中的“水上信使”。他的坚持证明: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价值。
  • “掏粪工”李萌:80后女孩李萌选择北京环卫工作,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态度,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担当。
  • 这些榜样告诉我们:担当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在点滴中践行使命。

    三、创新与传承:科技报国与传统价值的融合

    节目中,“揽月天团”嫦娥团队代表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他们克服技术难题,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用科研实力诠释了“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李连成、隋耀达等基层干部通过传承乡土智慧(如发展特色产业、保护地方良种),将传统与创新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这启示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传承中开拓未来。

    四、榜样力量:照亮新时代的精神灯塔

    《榜样4》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面旗帜”。他们的事迹证明:

    榜样4观后感心得体会-《榜样4》观后感

    1. 信仰的力量:张富清、黄文秀等人用一生坚守信仰,彰显了“忠诚”的深刻内涵。

    2. 团结的力量:无论是扶贫团队还是科研集体,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协作与牺牲。

    3. 奋斗的力量:榜样们不惧困难,用“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信念,书写了人生的华章。

    五、践悟与行动:让榜样精神内化于心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或青年,我们应以榜样为镜:

    榜样4观后感心得体会-《榜样4》观后感

  • 对标榜样找差距:检视自身是否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在困难面前退缩。
  • 立足岗位办实事:如李萌在环卫工作中的坚持、唐真亚在邮路上的奉献,启示我们:无论岗位高低,皆可发光发热。
  • 传承精神勇创新:将榜样的“吃亏精神”“钉子精神”融入日常,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智慧。
  • 《榜样4》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它告诉我们:榜样不是遥不可及的“超人”,而是将初心融入血脉、用行动践行使命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唯有以榜样为引领,坚守信仰、勇于担当,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正如节目所言:“榜样是时代最美使者”,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成为这光芒中的一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