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margin: 20px 0;
th, td {
border: 1px solid ddd;
padding: 12px;
text-align: left;
th {
background-color: f2f2f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更容易被流量明星或短期利益所吸引,但《榜样7》与《榜样8》两档节目以真实的力量撕开了浮华表象,用扎根泥土的坚守、跨越时空的信仰、超越自我的奋斗,重新定义了何为真正的“偶像”。从焊接领域的“大国工匠”艾爱国到陕北高原的“窑洞医生”路生梅,从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到太空行走的“摘星人”王亚平,这些榜样人物以血肉之躯铸就精神丰碑,用行动诠释了“平凡铸就伟大”的深刻命题。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史诗,更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折射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一、精神内核:信仰之光照亮前行路
《榜样7》中的艾爱国,用焊枪书写了半个世纪的职业传奇。从攻克西气东输管道焊接难题到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他始终将“党员”身份置于“工匠”之前。正如节目中他所言:“作为受党培养几十年的党员,只有用技能回报国家。”这种信仰驱动的职业精神,在《榜样8》中得到延续。路生梅扎根陕北54年,从北京姑娘蜕变为“超期服役”的义诊医生,她将“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誓言刻入生命年轮,用15万人次诊疗数据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的融合。
这种信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通过具体行动转化为社会价值。艾爱国带出的200多名焊接技师成为行业脊梁,路生梅组建的老年志愿服务队让医疗关怀深入乡村肌理。他们的实践印证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观点:“集体信仰通过个体行动具象化,形成社会凝聚力。”两档节目通过细节呈现(如艾爱国深夜研究焊接参数、路生梅徒步出诊的旧照片),让抽象的信仰变得可触可感。
二、时代价值:回应社会核心关切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当下,《榜样7》中的王传喜展现基层治理新范式。他带领负债400万的代村发展现代农业、文旅融合产业,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3亿元。这种“造血式”发展模式,与《榜样8》中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形成呼应,共同回答了“谁来振兴乡村”的时代之问。节目用数据对比(代村人均收入从不足千元到3.6万元)和场景再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无人机播种画面),凸显榜样力量的现实转化效能。
面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榜样7》中的王亚平以200小时太空授课准备、数百次离心机训练,打破航天领域的性别壁垒;《榜样8》聚焦的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这些叙事契合了二十大报告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部署,通过展现科研细节(如太空实验的微重力适配设计)增强说服力,塑造了新时代的奋斗者群像。
三、社会意义:重构青年价值坐标系
在泛娱乐化思潮冲击青年价值观的背景下,两档节目构建了全新的榜样评价体系。调查显示,《榜样7》播出后,某高校学生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同比增加40%,而《榜样8》衍生的“寻找身边榜样”活动覆盖全国200余所高校。这种转化效应验证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性经验能有效引导行为选择。”节目创新性地设置“初心台”环节,让榜样与青年代表对话,如张玉滚与师范生探讨“乡村教育守望者”的当代内涵,形成跨代际的精神传递。
针对部分商业偶像的负面示范(如某网红虚假宣传被处罚),两档节目提供了价值纠偏的参照系。通过展现艾爱国拒绝企业高薪聘请、路生梅义诊20年分文不取的抉择,强化了“义利之辨”的道德立场。这种对比在《榜样8》座谈会中得到延伸,学者指出:“真正的榜样应如北斗星,指引方向而非制造幻象。”
四、实践启示:从感动到行动的多维转化
两档节目突破了传统宣教模式,形成“观察-共鸣-实践”的传播闭环。《榜样7》播出后,焊接行业设立“艾爱国创新工作室”127个,带动技术革新项目300余项;《榜样8》推动“银龄医生下乡”计划扩容,2024年新增签约退休医师1.2万人。这些成果印证了传播学中的“认知-态度-行为”理论,节目通过设置“榜样行动日”“技能传承营”等参与式活动,将精神感召转化为具体实践。
在教育领域,多所中小学开发了“榜样主题课程包”,如结合王亚平故事设计航天STEAM课程,融合路生梅事迹开展生命教育项目式学习。高校则将榜样精神融入思政课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创设“榜样案例库”,中央财经大学开展“芙蓉学子”评选,构建起“发现-学习-成为”榜样链。这种多层级的转化模式,使榜样力量真正扎根社会土壤。
维度 | 《榜样7》 | 《榜样8》 |
---|---|---|
核心主题 | 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 | 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 |
叙事策略 | 行业突破的微观透视 | 系统变革的宏观展现 |
传播创新 | VR还原大国重器制造 | 直播追踪乡村振兴进程 |
社会效应 | 激发职业教育认同 | 推动银龄资源再开发 |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未来,榜样精神的传播亟需在三个方面深化:其一,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利用AI技术实现榜样故事的个性化推送;其二,建立长效机制,将榜样学习纳入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其三,加强国际传播,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提炼中国榜样的世界价值。正如《平民英雄》制作团队所言:“真正的榜样不应是祭坛上的圣人,而是每个人踮脚能够到的星辰。”唯有让榜样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方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种,照亮民族复兴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