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六观后感1500字;观看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

admin22025-07-10 06:25:02

《榜样6》以建党百年为背景,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通过真实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坚守信仰、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这部专题片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让我深刻理解了“榜样”二字背后的力量与温度。

一、信仰之光:在平凡中铸就不凡

榜样六观后感1500字;观看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

节目中,戍边英雄魏德友用57年时光诠释了“活界碑”的坚守。他扎根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20余万公里,在极端恶劣环境中与孤独为伴,用脚步丈量国土的忠诚。他的故事让我想起李大钊先生的名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种信仰的力量,在“燃灯校长”张桂梅身上同样震撼人心。她以病弱之躯托起大山女孩的梦想,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2000多名贫困学生走出深山,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的坚持证明: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将个人生命融入时代使命的行动。

二、奉献之魂:用生命书写为民情怀

“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令人动容。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绝壁上凿出9400米“生命渠”,终结了草王坝村缺水的历史。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与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的开拓精神形成呼应。面对南海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党员干部们徒手清理垃圾、植树固沙,将荒岛变成生态绿洲,用行动诠释“国土寸土不让”的誓言。这些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不是牺牲,而是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升华。

三、担当之志:以创新突破时代命题

专题片中,“科研铁人”陈定昌院士的事迹尤为耀眼。他带领团队攻克导弹精确制导技术,从激光雷达到反导系统,用创新捍卫国家安全。而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则通过网格化党建模式,将基层治理难题转化为“枫桥经验”的城市实践,实现连续11年零的治理奇迹。他们的故事揭示:担当不仅是迎难而上,更是以智慧和勇气破解时代课题的主动作为。

四、初心之问:从榜样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观看《榜样6》,我不断反思: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将榜样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祁发宝团长在加勒万河谷的英勇斗争、廷·巴特尔扎根草原40年的生态实践,无不彰显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这让我联想到自身的学习与工作——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基层服务,都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深耕细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榜样6》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的精神底色。从戍边卫士到科研先锋,从基层干部到教育楷模,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真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以榜样为灯塔,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

观看《榜样7》后,八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鲜活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共同书写着“奋斗者最美丽”的时代篇章,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精神坐标。

一、航天报国:王亚平的星辰之约

“太空教师”王亚平两度出征太空,成为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她“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的豪情,让我看到女性在科技领域的无限可能。她的故事启示我们:梦想的高度取决于信念的强度,唯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浩瀚宇宙中刻下中国印记。

二、匠心传承:艾爱国的焊接人生

73岁的“钢铁裁缝”艾爱国,用一把焊枪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从港珠澳大桥到“华龙一号”核电站,他的焊花点亮了大国重器的光芒。他“把焊接视为乐趣”的执着,让我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对职业价值的终身信仰。

三、教育坚守:张玉滚的深山烛光

“扁担校长”张玉滚扎根伏牛山区,用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书本与希望。他的故事让我想起《榜样6》中的张桂梅,两代教育者隔空呼应,共同诠释了“教育是阻断贫困最温柔的武器”。作为青年教师,我更加坚定了“以爱育人”的信念。

四、基层之光:路生梅的医者仁心

76岁的路生梅医生坚守陕北佳县53年,从北京知青到“儿科守护神”,她将青春献给黄土高原的百姓。面对疫情,她写下“生命相托,必尽全力”的请战书,用行动证明:医者的初心从未因岁月褪色。

启示与行动

《榜样7》中的每一位人物都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奋斗的方向。作为高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育人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精神传承。未来,我将以王淑芳“北斗报国”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勇攀科研高峰,以孟昆玉“站成首都风景”的敬业态度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让榜样力量化作育人实践中的点滴星光。

从《榜样6》到《榜样7》,变的是时代舞台,不变的是人的精神血脉。这些榜样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当我们以“追光者”的姿态向榜样靠近时,亦将成为他人眼中的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