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案
1. 基础处理与开挖
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精准定位护坡边线及坡度控制桩,确保几何尺寸与高程符合要求。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如WY-600型反铲挖土机)结合人工清底,分层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底预留20cm人工修平,避免超挖。开挖土方除回填外需外运。
基底处理:若土质不达标,需换填砂垫层或夯实,确保承载力满足要求。砂垫层厚度通常为10-20cm,需平整密实。
2. 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
模板选择:采用钢模板或定制模具(如拱形护坡模具),确保尺寸精确、接缝严密。模板表面需清洁并涂脱模剂。
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对于模袋混凝土护坡,需将混凝土泵送至模袋内,通过振动确保充灌均匀,搭接宽度约30cm。
3. 养护与拆模
养护周期:浇筑后覆盖草帘或保湿膜,保持湿润养护7-14天,防止开裂。
拆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70%后拆模,避免损坏棱角。模袋护坡无需拆模,直接形成整体防护层。
4. 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标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骨料粒径需符合设计要求。
伸缩缝设置:每10-15m设一道伸缩缝,填充沥青麻丝等柔性材料,防止温度变形破坏。
二、生态混凝土护坡创新做法
1.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护坡
材料配比:采用粗骨料(粒径10-20mm)、水泥、硅灰及有机添加剂,形成孔隙率25%-35%的多孔结构,允许植物根系穿透。
施工流程:
竖向排水通道:在坡面预埋PVC管或透水软管,增强排水能力,防止积水。
分层浇筑:先铺设10cm厚多孔混凝土基层,再覆盖5cm含草种、缓释肥料的表层,喷播植物种子后覆土养护。
2. 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
技术优势:兼具护坡固土与生态修复功能,适用于非大流量河道。例如,扬州市九圩河工程中采用现浇绿化混凝土,坡面植被覆盖率可达80%以上。
施工要点:
沉管护脚技术:在坡脚处预埋沉管,增强抗冲刷能力,防止底部掏空。
绿化基质填充:混凝土凝固后,在孔隙中填充腐殖土、有机质及微生物菌剂,促进植物生长。
3. 模袋混凝土生态护坡
工艺特点:模袋由土工织物制成,充灌混凝土后形成柔性防护层,可适应复杂地形。适用于水下施工,整体稳定性强。
生态结合:模袋表面可预植草皮或覆盖植生毯,加速生态恢复。
三、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1. 质量检测:
混凝土抗压强度抽样检测,每100m³至少取1组试块。
护坡坡度允许偏差±2%,表面平整度≤10mm。
2. 安全防护:
坡顶设置防护栏杆及警示标志,机械作业半径内禁止人员停留。
模袋充灌时需控制泵压,防止爆袋。
四、适用场景与选择建议
| 护坡类型 | 适用场景 | 优势 |
||--|--|
| 传统混凝土护坡 | 高流速、强冲刷河道 | 结构稳定,耐久性强 |
| 植生多孔混凝土 | 城市生态河道、景观水域 | 透水透气,促进生态恢复 |
| 模袋混凝土 | 深水区、复杂地形 | 无需模板,施工便捷 |
参考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护坡的详细工艺参数或案例,可查阅对应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