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则与准备
1. 保持冷静与判断火情
第一时间评估火源位置、烟雾扩散方向和火势大小。若火势较小,可尝试灭火;若无法控制,立即逃生。
逃生时切勿贪恋财物,牢记“生命第一”原则。
2. 熟悉环境与预案
提前了解住所或工作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及避难层位置,参与消防演练。
家中常备防烟面罩、手电筒、逃生绳等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二、逃生步骤与技巧
1. 防护措施
防烟姿势: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前进。注意烟气向上扩散,贴近地面可减少吸入有毒气体。
防护装备:优先使用防烟面罩替代湿毛巾(湿毛巾无法过滤一氧化碳等毒气)。
2. 选择逃生路径
向下逃生:若火源在下方且楼道无烟,迅速通过楼梯向下撤离,禁止乘坐电梯。
向上避险:若火源在上方或下层已充满浓烟,应退守至未受火势威胁的楼层或避难层,关闭门窗并用湿布封堵缝隙。
3. 特殊场景应对
门把手烫手:若门把手温度高,说明门外火势猛烈,应退回房间封堵门缝,通过窗户或阳台求救。
高层被困:利用缓降器、逃生绳或床单结绳从外窗逃生,切勿跳楼。若无工具,应通过挥动衣物、手电闪烁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三、常见误区与纠正
1. 误区一:湿毛巾万能
湿毛巾仅能过滤部分颗粒物,无法阻挡有毒气体。建议配备专业防烟面罩。
2. 误区二:盲目穿越浓烟

浓烟扩散速度远超奔跑速度,若无法避开应退回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3. 误区三:卫生间避难
卫生间空间狭小且通风差,若非有外窗且水源充足,不宜作为避难首选。
4. 误区四:原路返回火场
脱离险境后切勿返回,火势可能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原逃生路径。
四、组织疏散与互助
1. 有序疏散

公共场所应遵循“先着火层→上层→下层”的顺序疏散,避免踩踏。
行动不便者应由他人协助逃生,切勿单独滞留。
2. 报警与求救
拨打119时需清晰说明火场地址、火势及人员被困情况,并派人在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
五、特殊建筑逃生要点
1. 高层建筑
优先使用防烟楼梯间,避开普通电梯。若无法逃生,应退至避难层或靠窗房间等待救援。
注意防火门常闭,确保疏散通道无杂物堵塞。
2. 商场或公共场所
听从广播或工作人员指挥,避免盲目跟随人流。注意观察疏散指示标志。
总结口诀
冷静判断快撤离,湿布防烟匍匐行。
勿乘电梯避浓烟,固守待援发信号。
生命第一莫贪物,有序互助保平安。
逃生方法需结合现场灵活应对,日常应加强消防知识学习与演练,提升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