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牧场之国》的教学设计与教案框架,结合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而成,适用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毡、犊、膘”等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积累“膘肥体壮”“悠然自得”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批注、小组讨论,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深层含义。
学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3.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激发学生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荷兰牧场的特点(奶牛的天堂、骏马的王国、牲畜的乐园、静谧的夜晚),理解“真正的荷兰”内涵。
难点:分析作者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作用,感受动静结合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 激趣导入
展示荷兰风车、郁金香、牧场图片或视频,提问:“提到荷兰,你会想到什么?”引出“牧场之国”主题。
资料分享: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荷兰文化、地理资料(如“水之国”“风车之国”等称号)。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任务:标注生字词,思考“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关键词:辽阔、宁静、和谐)。
字词教学:重点指导“镶嵌”“吆喝”“膘肥体壮”等词,结合图片或动作理解。
3. 梳理结构
小组合作:按时间顺序概括白天到夜晚的牧场场景(奶牛吃草→骏马驰骋→牲畜悠然→夜晚静谧)。
板书框架:
白天:牛群如贵妇 → 骏马如公爵 → 动物乐园
傍晚:挤奶无声 → 晚霞满天
夜晚:沉睡的寂静
第二课时:精读品析,感悟语言
1. 精读白天牧场(第2-4段)
奶牛的天堂:
对比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与“牛群在吃草”,体会拟人化表达(如“贵夫人”“家长”)的生动性。
想象画面: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丝绒般的草原”与黑白花牛相映成趣的景象。
骏马的王国:
抓关键词:“膘肥体壮”“自由飞驰”,结合骏马图片,感受动态美。
语言训练:用“是……也是……”造句(如“荷兰是牧场之国,也是自由之国”)。
2. 研读夜晚牧场(第5段)
对比阅读:对比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氛围(动态→静态),体会“一切归于平静”的和谐。
角色体验:假设你是牧场中的小动物,描述夜晚的感受(如“月光下的安眠”)。
3. 探究主旨句
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动物状态、人文环境等角度分析。
第三课时:拓展迁移,深化主题
1. 语言积累
摘抄优美语句(如“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仿写拟人句。
2. 拓展表达
小练笔:以“荷兰是_____之国”为框架,结合课文与资料,描述荷兰其他特色(如“风车之国”“运河之国”)。
创意任务:为荷兰旅游局设计宣传标语(如“真正的荷兰,藏在牧场的呼吸里”)。
3. 文化延伸
对比阅读:推荐《荷兰风车》《田园诗情》等文章,感受不同视角下的荷兰。
四、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
│ 白天:牛群如贵妇 → 悠然 │
│ 骏马如公爵 → 自由 │
│ 牲畜乐园 → 和谐 │
│ 夜晚:静谧沉睡 → 安宁 │
└───────────────┘
真正的荷兰:自然与人文的共舞
五、教学资源
课件素材:荷兰牧场图片、动态视频(如B站李老师公开课视频)。
作业设计:完成课后仿写、搜集荷兰风土人情资料。
六、教学反思
成功点:通过情境创设与语言品析,学生能深入体会牧场之美,掌握动静结合手法。
改进点:需加强中下层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如“牧场解说员”)激发兴趣。
以上设计综合了多篇优质教案的核心理念,既注重语言训练,又融入文化拓展,适合开展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