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据沪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材设计的《王顾左右而言他》教案,综合多篇教学资源整合而成,重点围绕文言文解读、论辩艺术分析及孟子思想展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文言词汇积累及句式翻译(如“如之何”“弃之”“已之”)。
2. 孟子类比推理的逻辑结构与论辩艺术。
1. 理解孟子为何不直接批评齐宣王,而采用迂回策略。
2. 结合《孟子》散文特点,分析其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核。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初探论辩逻辑
1. 导入(5分钟)
2. 朗读与翻译(15分钟)
3. 梳理情节(10分钟)
| 提问对象 | 问题内容 | 齐宣王反应 |
|-|-||
| 朋友 | 受托不负责 | 弃之 |
| 士师 | 管理失职 | 已之 |
| 君王 | 治国不力 | 顾左右而言他 |
第二课时:深度分析,感悟思想内涵
1. 论辩艺术探究(15分钟)
2. 人物心理与思想(15分钟)
3. 拓展讨论(10分钟)
四、作业设计
1. 基础积累:整理文中“之”的5种用法,并造句(如结构助词、动词、代词等)。
2. 创意写作:以齐宣王视角写一段心理独白(80字),描述其“顾左右而言他”时的矛盾心态。
3. 拓展阅读:选读《孟子·梁惠王上》片段,对比分析孟子其他论辩案例的共性。
五、教学资源
六、板书设计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vs 齐宣王
类比论证:朋友→士师→君王
论辩逻辑:层层递进,以小见大
思想内核:民本仁政,责任担当
成语寓意:避实就虚,无言以对
本教案通过文言解读与思辨训练结合,引导学生既掌握语言知识,又领悟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调整讨论深度,以适应不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