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阅读答案_童趣清沈复短文答案

admin32025-07-25 23:35:02

一、词语解释

1.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因长时间抬头看蚊群而脖颈僵硬)。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表被动,意为“被”。

3. 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 明察秋毫:形容视力极好,能看清最细微的事物。

5.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且满足的样子。

二、句子翻译

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译文:慢慢用烟喷它们,让蚊子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形成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象。

3.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掉了。

三、内容理解

1. 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 观蚊如鹤:将夏蚊想象成群鹤飞舞,烟喷蚊群形成“青云白鹤”景观。
  • 神游山林:在土墙、花台处观察,把草丛当树林,虫蚁当野兽,土块当山丘。
  • 鞭驱蛤蟆:因蛤蟆吞食二虫,捉住蛤蟆鞭打后驱赶至别院。
  • 2. “物外之趣”的来源

    童趣阅读答案_童趣清沈复短文答案

  • 细致观察:如“细察纹理”“定神细视”。
  • 丰富想象:将蚊子拟作鹤,土墙凹凸拟作山林,展现童真的联想能力。
  • 纯真童心:以儿童视角赋予平凡事物新奇意义,如“以丛草为林”。
  • 四、成语与赏析

    1. 成语总结

  •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风声鹤唳。
  • 2. 文章结构

  • 总起:首段点明“物外之趣”的主旨,强调观察力与想象力。
  • 分述:后三段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童趣,语言生动,细节传神(如“拔山倒树”形容蛤蟆的突兀)。
  • 五、启示与拓展

    1. 启示

  • 保持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好奇心,通过想象丰富精神世界。
  • 2. 作者简介:沈复,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浮生六记》,文章风格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引用来源:综合网页1、20、25、32等资料整理,具体解析可参考原文及教辅材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