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诗句有哪些_《端午》屈原古诗

admin22025-07-26 18:30:02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诗句,既有直接描绘端午习俗的作品,也有后人纪念屈原的经典之作。以下分两部分整理,并结合不同朝代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析:

一、后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古诗

1.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诗直接点明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叹楚江虽广,却洗不清屈原的冤屈,表达对忠臣的深切同情。

2. 苏轼《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苏轼借屈原投江的传说,赞颂其精神不朽,批判世俗对名利的追逐,强调气节重于生命。

3. 赵蕃《端午三首》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诗中既有对屈原悲剧的悲悯,又以风雨喻天公为屈原鸣冤,深化了节日的哀思与追念。

4. 贝琼《已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通过风雨晦暗的天气烘托哀悼氛围,暗喻世人对屈原精神的遗忘,颇具讽刺意味。

5. 张耒《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以龙舟竞渡的习俗引出对屈原的追思,强调其文化贡献的永恒性。

端午节的古诗诗句有哪些_《端午》屈原古诗

二、屈原诗作中的名句与端午关联

屈原虽未直接创作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诗,但其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常被后人引用,成为端午文化的象征:

  • 《离骚》名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象征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被后人视为端午精神的哲学表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屈原的忧国情怀,与端午节纪念忠臣的主题相呼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坚守节操的决心,成为后世赞颂屈原气节的经典。

  • 《九歌·湘夫人》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虽非直接描写端午,但其意境常被后人借用于端午诗词中,渲染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哀婉氛围。

    三、其他描写端午习俗的诗句

    1. 陆游《乙卯重五诗》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记录宋代端午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展现民间节日的烟火气。

    2. 欧阳修《渔家傲》

    “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描绘宋代端午食粽、饮菖蒲酒的场景,体现节庆的欢愉。

    3. 边贡《午日观竞渡》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将龙舟竞渡与屈原传说结合,凸显民俗背后的历史厚重感。

    总结

    端午节古诗的核心主题可分为两类:

    1. 纪念屈原:多借典故抒发对忠臣的敬仰与哀思,如文秀、苏轼之作;

    2. 描绘习俗:通过粽子、龙舟、艾草等意象展现节日的民俗风貌,如陆游、欧阳修的诗。

    屈原虽未直接书写端午,但其作品中“求索”“忧民”的精神,成为端午节文化内涵的重要源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