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的撰写需遵循结构化、规范化的原则,确保内容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以下是管理制度的核心格式和写作要点,结合企业实践和行业规范总结而成:
一、管理制度的基本结构
1. 标题
由“单位名称+事由+文种”组成,如《XX公司考勤管理办法》;
若为试行或草案,需标注“试行”“草案”字样,如《薪酬管理制度(试行)》。
2. 正文
总则
目的:明确制度制定的目标,如“规范公司考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规定适用对象及场景,如“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正式员工及实习生”;
职责分工:说明执行部门及责任主体,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考勤数据统计与监督”。
分则
核心内容:分章节详细规定管理要求,如考勤时间、请假流程、奖惩标准等;
操作规范:细化执行步骤,例如“请假需提前1天在OA系统提交申请,经直属领导审批”;
例外处理:明确特殊情况(如紧急请假)的处理流程。
附则
解释权:如“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生效日期:如“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修订与废止:注明修订程序及旧制度废止说明。
3. 附件
表格与流程图:如《请假申请单》《考勤异常处理流程图》;
支持性文件:引用相关法规或内部标准,如《劳动法》《员工手册》。
二、格式规范要求
1. 层次与编号
采用“章—条—款—项”结构,例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一)适用范围……
图表需独立编号,如“表1:考勤记录表”“图1:审批流程”。
2. 排版与字体
页面设置:A4纵向,页边距上下2.4cm、左右2.8cm;
字体规范:正文采用宋体小四,标题加粗;
页眉页脚:包含公司名称、制度版本号及页码。
3. 语言表述
避免歧义:使用“必须”“禁止”等明确措辞,如“员工必须每日打卡,禁止代打卡”;
逻辑清晰:按业务顺序编写,如“申请—审批—执行—记录”。
三、写作步骤与技巧
1. 需求分析
明确制度解决的问题(如效率低下、权责不清);
调研现有流程痛点,参考行业标杆案例。
2. 框架设计

采用“总分结构”:总则定基调,分则列细则,附则补说明;
示例:
考勤制度框架:总则(目的/范围)→ 日常考勤→ 请假管理→ 异常处理→ 考核奖惩→ 附则。
3. 内容填充
量化标准:如“迟到10分钟内扣20元,超过30分钟视为旷工半天”;
权限划分:明确审批层级,如“3天以内请假由部门经理审批,3天以上需总经理签字”;
奖惩机制:结合绩效考核,如“全勤奖200元/月,旷工3次以上解除劳动合同”。
4. 评审与修订
跨部门会签:确保制度与业务流程衔接;
试行期调整:根据反馈优化条款,如试行1个月后修订。
四、注意事项

1. 合法合规
内容需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避免霸王条款。
2. 可操作性
避免空洞表述,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如“报销流程详见附件1”。
3. 动态管理
定期评估制度有效性,如每年度修订一次;
版本控制:标注修订日期及版本号,如“V2.0-2025修订版”。
4. 配套工具
设计配套表单:如《违规处理记录表》《制度培训签到表》。
五、参考模板示例
markdown
XX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员工考勤管理,保障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正式员工及试用期员工。
……
第二章 考勤要求
第五条 工作时间:
(一)标准工时制:周一至周五9:00-18:00(午休12:00-13:30);
(二)弹性工时制:经审批后可延迟1小时到岗,需补足工时。
……
附件1:考勤异常处理流程图
通过以上结构和要点,可系统化编写管理制度。实际撰写时建议参考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或ISO管理体系标准,确保专业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