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及精神文明主题活动内容的综合梳理,结合最新政策及地方实践案例,供参考:
一、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框架
1. 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优化社会风尚、深化文明创建等目标,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2. 工作目标
短期目标(2025年):实现城乡移风易俗常态化,90%以上群众对文明创建满意度提升,形成文明村镇、诚信单位等示范标杆。
长期目标(2030年):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深度融合,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3. 重点任务
(1)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宣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推进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落实婚丧喜庆报告制度。
(2)文明实践行动
完善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实施志愿服务品牌化工程,推广“邻里互助”“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
(3)移风易俗改革
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简办标准,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整治殡葬市场,倡导“厚养薄葬”,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
(4)文化惠民工程
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戏曲下乡、非遗传承等。
建设“书香社区”“文化广场”,推动全民阅读和艺术普及。
(5)网络文明建设
开展“争做燕赵好网民”行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整治不良信息。
利用AI技术打造网络文明传播品牌(如微短剧、短视频)。
4. 保障措施
机制保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分工,纳入绩效考核。
资金支持:通过福彩公益金奖补公益性公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监督评估: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曝光不文明行为。
二、精神文明主题活动内容
1. 道德教育类
“双争有我”系列活动:包括“文明市民评选”“好人在身边故事会”,结合“舞动河北”“书香河北”等品牌活动。
“道德模范”宣讲:组织“凡人善举”宣讲团进社区、学校,传播诚信、孝老爱亲等典型事迹。
2. 文明实践类
“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涵盖理论宣讲、科普宣传、健康义诊等,打造“凉小鸭”“新农人”等志愿服务品牌。
“学子回家 扮靓家园”行动:动员青年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如彩绘大赛、旧书漂流等。
3. 移风易俗类
婚丧简办试点:推广集体婚礼、生态安葬,开展“文明祭扫新风尚”宣传。
“破四风”专项行动:整治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通过村规民约约束行为。
4. 文化节庆类
“丰彩城市艺术季”:包括地景设计大赛、城市家具创意赛,结合“中国戏曲文化周”“卢沟晓月灯会”等。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清明祭英烈、端午民俗体验、中秋邻里节。
5. 网络文明类
“清朗网络”行动:开展网络普法宣传,组织“文明直播间”评选,推广正能量短视频。
“AI+文明传播”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微短剧,展示文明创建成果。
三、地方实践案例参考
河北:深化“双争”活动,推进文明交通巡回宣讲、诚信建设“六进”宣传。
北京丰台区:打造“丰彩城市艺术季”,实施背街小巷治理、文明实践大篷车进社区。
四川成都:举办2024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如需具体实施方案模板或活动细则,可进一步参考相关文件及地方实践(如网页46的2025年实施方案模板、网页76的移风易俗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