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案 葡萄沟部编版教案

admin12025-08-03 14:15:02

以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的教案设计,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分课时安排,可供参考:

《葡萄沟》教案设计

教材版本: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沟、产、梨”等15个生字,会写“份、坡、枝”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好、干、分”的用法。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五光十色”“茂密”等词语的含义。
  • 能根据课文内容,用“有的……有的……”“像……”等句式仿写句子。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
  • 结合关键词句分析,体会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葡萄沟的美丽富饶,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1. 理解葡萄沟的葡萄特点(枝叶茂密、五光十色)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含义。

  • 难点
  • 1. 区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差异。

    2. 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葡萄沟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葡萄沟风光视频、葡萄干制作动画)、生字卡片、新疆地图。
  •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新疆特产资料。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 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谜底:葡萄)

    2. 地图展示:出示中国地图,定位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介绍其地理位置和特色。

    3. 提问:你知道葡萄沟为什么被称为“好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 自由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葡萄沟。

    2. 生字教学

  • 认读生字(沟、产、梨、搭、棚、淡等),重点指导“摘”“够”的书写。
  • 多音字辨析:“好客(hào)”“水分(fèn)”“葡萄干(ɡān)”。
  • 3. 整体感知

  • 提问: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最著名的是什么?
  • 五月杏子,七八月香梨、蜜桃,九月葡萄成熟。
  •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葡萄之美(15分钟)

    1. 品读句子

  •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 活动:结合图片理解“凉棚”的比喻,体会枝叶的茂密。
  • “到了秋季……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 对比:“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别(阳光照射下葡萄的光泽)。
  • 2. 仿写练习:用“有……有……”描述水果或花朵的颜色。

  • 例:公园里的花开了,有红的、黄的、粉的,美丽极了。
  • 四、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葡萄沟的葡萄特点(品种多、颜色美)。
  •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生字听写:份、坡、枝、城、市等。

    2. 提问:葡萄沟的葡萄有哪些特点?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探究葡萄干的制作(15分钟)

    1. 小组合作

  • 画出描写阴房的句子,讨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 关键词:阴房、小孔、热空气、蒸发水分。
  • 2. 视频辅助:播放葡萄干制作动画,直观理解“晾房”的作用。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三、体会情感,升华主题(10分钟)

    1. 朗读第四段: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体会赞美之情。

    2. 拓展讨论

  • 为什么说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联系课文中的“准会”“吃个够”等词。
  • 结合家乡特产,模仿课文介绍自己的家乡。
  • 四、作业与拓展(5分钟)

    1. 实践作业:画一画葡萄沟的葡萄,配上文字说明。

    2. 选做题:为葡萄沟设计一则广告语,或搜集新疆其他风土人情资料。

    板书设计

    葡 萄 沟

    盛产水果:杏、梨、葡萄

    葡萄特点:枝叶茂密 → 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准会、吃个够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 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反思

  • 亮点:通过多媒体辅助和角色扮演,学生直观感受葡萄沟的独特魅力。
  • 改进:加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如用“加一加”法记忆“城=土+成”。
  • 此教案结合了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和语言实践,旨在通过多维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对祖国风土人情的兴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