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2013年高考作文

admin62025-03-29 15:53:18

一、作文题目与材料背景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材料描述了一群探险者在山洞点燃蜡烛后,发现栖息在洞壁的蝴蝶,为避免惊扰而退出;但数日后重返时,蝴蝶已迁至洞穴更深处。材料末尾引发思考:“小小的蜡烛是否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主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到的“蝴蝶”实为蛾子,但命题专家表示这一生物学细节不影响核心立意,旨在引发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细微影响”的反思。

二、核心立意与写作方向

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2013年高考作文

1. 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

材料中探险者的退让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而蝴蝶的迁徙则隐喻人类活动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优秀范文如《莫惊扰,让生命安宁》强调“不打扰是最大的尊重”,以星野道夫的自然摄影、柴静对艾滋村儿童的采访为例,呼吁敬畏生命。

2. 细微变化与深远影响

考生可从“蜡烛”这一微小因素切入,探讨个体行为对环境的连锁反应。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莫言获诺奖后的商业化现象为例,反思社会喧嚣对文学创作的干扰。

3. 人文与科学的辩证思考

材料中生物知识的“错误”引发讨论,但专家指出其核心在于传递生态意识,而非科学考据。部分考生从“真相与象征”的角度展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将莫言比作退居洞穴深处的蝴蝶,强调创作需远离浮躁。

三、优秀范文主题与亮点

1.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满分作文)

  • 主题:以探险者的退让为引,呼吁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 亮点:结合林清玄“从容与有情”的哲思,提出“真正的爱是理解与不涉足”。
  • 2. 《这么小这么大》

  • 主题:以母女关系类比材料,展现日常言行对亲情的深远影响。
  • 亮点:用“礼物兑换券”“撞糕粽”等生活细节,诠释“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温情。
  • 3. 《安然相对不惊飞》

  • 主题:从陆游“沙鸥相对不惊飞”的诗意出发,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亮点:引用田纳西“坛子”寓言,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对环境的影响。
  • 四、社会评价与争议

    1. 正面评价

  • 题目被赞“富有启迪性”,围绕“人与自然”传递正能量,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 专家认为其开放性立意鼓励多元思考,如生态、科学、个人行为反思等。
  • 2. 争议与吐槽

  • 部分网友批评材料“离生活太远”“不科学”,认为“蝴蝶与蜡烛”的设定脱离实际。
  • 亦有观点指出,命题对“细节变化”的强调可能限制考生发挥,导致主题趋同。
  • 五、与其他年份作文题的对比

  • 2012年《忧与爱》:聚焦情感与责任,强调家国情怀。
  • 2011年《拒绝平庸》:倡导个性与创造,偏向人生哲学。
  • 2013年命题创新:首次采用材料作文形式,从“人与自然”切入,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
  • 六、写作启示

    1. 以小见大:从“蜡烛”“蝴蝶”等具象展开,关联环保、科技等宏观议题。

    2. 辩证思考:平衡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避免单向批判或歌颂。

    3. 多元素材:结合科学案例(如“蝴蝶效应”)、文学典故(如庄周梦蝶)增强说服力。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虽因科学细节引发争议,但其对生态意识的唤醒和人文关怀的倡导,至今仍具现实意义。考生需在理解材料核心的基础上,以思辨与情感并重的表达,展现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