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高考作文,2025上海新高考听说模拟

admin82025-03-29 15:53:18

1. 题目与核心要求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围绕“人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展开,要求考生探讨如何平衡二者以成就“和谐的自我”。材料中明确三个关键词:“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和谐的自我”,强调对立统一与人性思辨。

2. 审题与立意角度

  • 定义“坚硬”与“柔软”
  • 坚硬:可指原则、信仰、坚韧品格(如海瑞的刚直不阿);
  • 柔软:涵盖情感、同理心、人性关怀(如曼德拉的宽容)。
  • 辩证关系:需分析二者如何共存、转化或互补,而非简单并列。例如,鲁迅的理性与感性并存,或林徽因的坚强与细腻融合。
  • 和谐自我:最终指向人格的完整性与处世智慧,如老子“刚柔相济”或萨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哲思。
  • 3. 常见误区与高分策略

  • 误区:笼统描述“坚硬”与“柔软”,缺乏具体例证;忽视“如何对待”的深层分析。
  • 高分要点
  • 选材新颖:避免堆砌名人案例,可结合自身体验(如《半夜沉思》中对功利心的反思);
  • 深度思辨:探讨矛盾统一(如“刚强需以柔韧为底色”)或情境化选择(不同情境下刚柔的适用性);
  • 语言风格:可通过隐喻(如“我心如水”)或文化意象(如“太极阴阳”)增强感染力。
  • 4. 满分作文示例

  • 《刚柔相济》:以曼德拉为例,既坚持反种族隔离的“刚”,又以宽容对待狱卒体现“柔”;
  • 《我心如水》:用水的意象诠释刚柔并存,如“飞流直下”的豪迈与“杏花春雨”的婉约。
  • 二、2025年上海新高考听说模拟改革

    1. 改革内容与变化

    2015上海高考作文,2025上海新高考听说模拟

  • 考试形式:原笔试中的听力(25分)与口语(10分)合并为“听说测试”(35分),笔试总分调整为115分。
  • 机考模式:采用人机对话,分批次进行,需适应“即时反应”与“多任务处理”(如边听边答)。
  • 时间调整:笔试时间缩短15分钟(原120分钟→105分钟),听力预读时间取消,需提升答题效率。
  • 2. 备考建议

  • 技能强化
  • 听力反应:通过新闻、学术讲座等材料练习“无预读”听力,提升信息抓取能力;
  • 口语表达:模拟“观点阐述”题型(如环保建议),注重逻辑性与连贯性。
  • 实战模拟:利用官方在线系统(开放至2025年1月5日)熟悉机考流程,重点练习“听后复述”和“情景问答”。
  • 3. 评分与难度分析

  • 评分标准:英语考生可获等第参考(A-E),其他语种仅显示正确率;
  • 难度挑战
  • 多套试题:不同批次题目难度或存差异,需广泛训练各类话题(如科技、文化);
  • 心理调适:机考易引发紧张,建议通过多次模拟减少临场失误。
  • 4. 技术支持与资源

    2015上海高考作文,2025上海新高考听说模拟

  • 系统入口:考生可通过官网(需高考报名号及身份证后六位)登录练习;
  • 内容更新:2024年12月新增1套模拟卷,涵盖“低碳生活”“运河历史”等主题,贴近实际考试。
  • 作文:需立足人性思辨,结合具体案例与哲学观点,展现刚柔的动态平衡;
  • 听说改革:适应机考模式,强化听力即时反应与口语逻辑表达,善用官方模拟资源。
  •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