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因自身没有翅膀和腿,无法像飞禽走兽一样旅行。它通过结出果实,让种子随着动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
核心立意方向:
1. 自立自强,突破局限:大树虽无翅膀和腿,但通过自身努力(结出果实)实现目标,强调“创造条件”和“内在力量”的重要性。可结合“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哲理展开。
2. 创新与变通:从“被拒绝”到“另辟蹊径”,体现转换思维的价值。例如,以“换一种方式远行”为题,论述方法总比困难多。
3. 合作与共赢:大树与飞禽走兽形成互利关系,种子传播是合作的结果。可联系“一带一路”“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现实案例,强调协作的重要性。
4. 精神与传承:种子的传播象征思想、文化的延续,引申为“精神的旅行”。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惠及全球,体现精神遗产的深远影响。
5. 梦想与坚持:大树对旅行的渴望映射人类追求理想的执着,可结合史铁生、曼德拉等人物事例,论述信念的力量。
满分作文示例:
《换一种方式远行》通过史铁生、曼德拉等案例,论证“身体受限但精神自由”的主题,强调“心向远方”的哲理。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题目内容:
一位村支书在贫困山村坚守八年,将其变为“最美乡村”,并感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要求考生以此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核心立意方向:
1. 坚持与奉献:村支书的八年坚守体现“久久为功”的精神。可对比“两年离开的人”,突出坚持的意义,如焦裕禄治沙、黄文秀扶贫等事例。
2. 心态决定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如“心怀美好,荒山也能变青山”。引用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或结合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淡泊心态。
3. 行动创造价值:从“实干兴邦”角度切入,论述行动的重要性。例如,北斗团队数十年研发终成国之重器。
4. 风景的多重内涵:外在风景与内在心灵的呼应。可引申为“教育的风景”“文化的风景”,如敦煌莫高窟的保护者常书鸿的毕生付出。
5.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村支书的成功离不开村民支持,体现“众志成城”的集体力量。
满分作文示例: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以东山魁夷的名言开篇,结合苏东坡、所罗门等事例,论证“心驻淡泊,则处处皆风景”的哲理。
总结对比
两题均体现湖南卷“哲理化”“人文性”的命题特点,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普适性哲理,并结合现实案例深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