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学第1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与体会

admin112025-03-29 15:53:18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历史回望、榜样故事、科技成就等多维度内容,展现了中国百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以下结合节目内容与个人思考,从几个核心层面展开感悟:

一、理想之火:传承红色信仰

节目通过《宣言》的百年历史,揭示了理想对个人与国家的深远影响。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提到,李大钊虽收入微薄,却将大部分资金投入革命事业,仅留一块大洋给家人,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红色信仰的缩影。毛泽东同志反复研读《宣言》百遍,其笔记密布书页,展现了革命者以知识为武器的坚定信念。蓝蒂裕烈士留给儿子的遗言——“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园林”,更是将家国情怀代代相传。这些故事启示我们:理想不仅是精神支柱,更是行动的指南针,指引青少年在新时代延续红色血脉。

二、榜样力量:平凡中的伟大

节目中涌现的榜样人物用行动诠释了奉献与坚守:

2021开学第1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与体会

  • 拉齐尼·巴依卡家族:三代人接力守护帕米尔高原边境72年,拉齐尼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其子女誓言继承父亲遗志,展现了“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的家国大义。
  • 张桂梅校长:创办华坪女高,帮助近2000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她以病弱之躯坚守教育一线,用“红梅品格”点燃无数生命的希望。
  • 奥运健儿与航天员:杨倩、陈芋汐等“00后”奥运冠军以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通过“天地连线”展示太空生活,传递“星辰大海”的探索精神。他们证明:理想不分大小,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勇于担当。
  • 三、科技之光:强国之路的基石

    节目通过科技成就彰显国家实力:

  • 与航天事业:彭士禄从孤儿成长为总设计师,以“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信念突破技术封锁;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航天员汤洪波用筷子夹茶水的趣味实验展现了太空探索的细节。
  • 抗疫与脱贫:节目中虽未直接提及抗疫,但通过闽宁镇脱贫故事和张文宏的健康倡议,传递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启示青少年:科技是强国的核心动力,而学习是掌握这一动力的钥匙。
  • 四、青春使命:接棒时代的责任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节目引发以下思考:

    2021开学第1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与体会

    1. 理想需扎根现实:从李大钊的《宣言》到杨倩的奥运金牌,理想需通过知识积累与不懈努力实现。例如,陈芋汐每日训练十小时,用汗水浇灌冠军梦。

    2. 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拉齐尼的儿女用歌声延续父亲精神,张桂梅的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说明个人价值应融入国家发展。

    3. 传承与创新并重:既要学习先辈的奉献精神,也要如航天员般勇于突破,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开拓新可能。

    五、以行动书写未来

    《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告诉我们:理想是帆,行动是桨。青少年应如节目中“00后”奥运健儿般勇敢追梦,如护边人般坚守信念,如科学家般探索未知。正如节目尾声所言:“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我们需以知识武装头脑,用实践锤炼品格,在实现个人理想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