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开学第1课观后感(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

admin92025-03-29 15:53:18

以下是一篇关于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结合2023-2024学年新学期的思考,供参考:

2022年秋季开学第1课观后感(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

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以奋斗之姿,点亮青春之光

2022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冬奥拼搏”“航天逐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篇章,展现了不同领域的奋斗者如何以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观看后,我深刻体会到:梦想的实现不仅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自我成长,更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奋斗者的故事:平凡中的伟大

节目中,冬奥冠军徐梦桃讲述的“四战冬奥”经历让我震撼。她以“从失败中站起”的韧劲,诠释了“奋斗没有终点”的真谛。而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的分享,让我看到航天人“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无论是赛场上的奋力一跃,还是实验室里的日夜攻关,都让我明白:伟大梦想的背后,是无数平凡的坚持与付出。

启示: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暂时无法创造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每一道题的钻研、每一次课堂的专注,都是迈向理想的微小积累。

二、时代的课题:青春与家国的共鸣

节目中,塞罕坝林场的三代造林人用60年将荒漠变为绿洲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而谢华安院士扎根稻田50年、培育优质稻种的经历,更让我领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意。这些故事让我思考:个人的奋斗只有融入国家需求,才能焕发持久的光芒。

行动:新学期,我计划参与更多社会实践,例如环保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宣传,在实践中理解“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三、青年的责任:以学习铸就未来力量

节目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使命。无论是王巍研究员通过考古还原中华文明脉络的严谨,还是“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为国铸盾”的奉献,都在提醒我们:知识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学习的意义在于造福人民。

反思:过去的学习中,我曾因追求分数而忽略知识背后的社会意义。新学期,我决心调整学习目标: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关注知识的应用场景,例如用数学建模解决环保问题,用历史思维分析社会现象。

四、未来的展望:在变革中勇立潮头

2023-2024学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的第一个完整学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年。节目中提到的“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等关键词,让我意识到新时代对青年的新要求。例如,人工智能、碳中和等领域的突破,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

计划:我将加强跨学科学习,例如结合生物与信息技术探索智慧农业,同时参与学校科创社团,提升创新能力。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

《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份青春的动员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珍惜“生在红旗下”的幸运,更要扛起“长在春风里”的责任。新的学期,让我们以奋斗为桨,以梦想为帆,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