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季央视开学第一课—央视开学第一课怎么了

admin92025-03-29 15:53:18

2022秋季央视开学第一课—央视开学第一课怎么了

2022年《开学第一课》核心亮点概览
主题奋斗成就梦想
篇章结构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
技术形式AR还原空间站、延时拍摄再生稻、冰芯钻取模拟
播出平台CCTV-1、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社会反响全国超千万师生观看,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

2022年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这档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公益节目,通过跨越时空的叙事与沉浸式课堂体验,为全国青少年呈现了一堂融合家国情怀与科技创新的大思政课。从冬奥冠军的荣耀到青藏高原的科考足迹,从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到塞罕坝的万亩林海,节目以多元视角诠释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载体。

一、主题内核:奋斗精神的立体诠释

节目紧扣“奋斗成就梦想”的核心命题,将抽象的精神具象化为三类奋斗者的故事。第一篇章“砥砺奋斗”中,徐梦桃展示的406张冬奥战术表,揭示了竞技体育背后的精密筹备;谢华安院士50年扎根田间培育“汕优63”水稻的故事,则展现了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坚守。第二篇章“接续奋斗”通过三代塞罕坝务林人的接力,呈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代际传承,而亚洲象救护中心的自然课则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第三篇章“团结奋斗”中,航天员陈冬团队的空间站连线与钱七虎院士的寄语,彰显了集体智慧与国家力量的交织。

这种分层叙事策略,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正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赵丽娜评价:“节目将宏大主题拆解为可感知的个体经验,让奋斗精神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生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巍在解读稻作文明时,更将一粒稻米与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性相联系,赋予奋斗以文化传承的深意。

二、技术创新:课堂形态的颠覆重构

节目采用“神奇教室+实景课堂”的双重架构,创造性地融合数字技术与教育场景。AR技术1:1还原的问天实验舱,让观众得以透视空间站内部结构;微距镜头下的水稻种子萌芽过程,以科学可视化手段揭示生命奇迹。技术团队运用延时摄影记录塞罕坝林场生态修复过程,通过冰芯钻取模拟实验展现气候变化研究,这些手段不仅增强观赏性,更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思维。

技术创新还体现在跨地域联动上。青藏科考队的姚檀栋院士团队通过实时连线,带领学生“云攀登”珠峰大本营;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中心的沉浸式课堂,则借助360度全景摄像技术呈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场。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设计,印证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龚杰克的研究结论:“数字化赋能让思政教育突破物理边界,形成‘社会即课堂’的新型教育生态。”

三、教育价值:多维目标的协同实现

在德育层面,杜富国“失去双手仍坚持排雷”的讲述,与舰载机飞行员戴兴的着舰训练视频形成强烈共振,直观诠释了“青春气贯长虹”的拼搏意志。智育维度上,节目通过院士专家访谈构建知识网络——从空间站生命科学实验到古DNA测序技术,从航母电磁弹射原理到碳中和路径,覆盖10余个学科领域。

劳动教育与美育渗透同样值得关注。塞罕坝务林人演示的苗木嫁接技术,传递“劳动创造美”的价值观;《种子的旅程》合唱与《我们的田野》诗朗诵,则将艺术表达融入生态主题。这种多维融合的教育设计,恰如《》评价:“节目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为‘五育并举’提供了国家级范本。”

四、社会影响: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共振

节目播出后形成跨圈层传播效应。数据显示,当晚央视综合频道收视率峰值达2.89%,新媒体端播放量超2亿次。甘肃省环县环城小学学生李宗昊在观后感中写道:“原来奋斗不只是大人的事,我们每天认真听课、坚持锻炼也是奋斗。”这种认知转变印证了上海市闵行区教师冯志兰的观察:“节目成功唤醒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使其意识到奋斗是每个人可参与的时代叙事。”

教育界则从课程设计角度展开深度研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延伸教学”实验中,78%的教师将节目案例引入学科教学,如物理课上分析空间站机械臂原理,生物课讨论水稻杂交育种技术。这种二次开发实践,凸显节目作为教育资源的可扩展性。

五、未来展望:教育创新的进阶路径

针对节目引发的教育范式变革,专家提出三大优化方向:其一,建立“国家精品课资源库”,将节目中的AR模型、科考数据等转化为校本课程素材;其二,开发互动式学习平台,允许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参与”科学实验;其三,构建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观看行为与价值观变迁的关联性。

节目衍生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创新苗头。如武汉市某中学将“设计个人奋斗图谱”作为开学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节目案例制定成长规划;浙江省教育厅联合高校开发“奋斗者说”VR体验课程,进一步拓展教育场景。这些探索预示着,以《开学第一课》为支点,正在撬动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

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突破性的内容架构与技术应用,重新定义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仅是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灯塔,更成为观察中国教育创新趋势的窗口。当奋斗精神遇见数字技术,当国家叙事融入个体成长,这场持续15年的教育实践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正如节目结尾合唱所昭示:“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