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其事迹的整理,结合颁奖词和人物贡献,展现他们在不同领域的精神力量:
1. 俞鸿儒(96岁,空气动力学家)
事迹:作为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他潜心研究风洞技术60余年,推动JF12风洞技术国际领先,保障了东风导弹、神舟飞船等国之重器的研发。面对资金短缺,他选择低成本技术路径,成功后却将荣誉让给年轻人。
颁奖词: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他独辟蹊径,拨开科学的雾,我们看到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来源:
2. 刘玲琍(51岁,特教教师)
事迹:33年扎根特殊教育,自创唇舌操、触摸法等教学方法,帮助8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其中20多人考入大学。她用爱让“无声世界”的孩子重获新生。
颁奖词:
“用尽所有感官为生命解锁,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新世界。”
来源:
3. 孟二梅(社区干部)
事迹:2023年北京暴雨期间,带领300名老弱居民救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断水断电中保障食宿,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让你们饿肚子”感动全国。
颁奖词:
“一句话驱散冷雨,危难中扛起生死安危。平凡人因不忘初心而伟大。”
来源:
4. 张雨霏(26岁,游泳运动员)
事迹:2023年带病参加59场比赛,斩获23枚金牌,亚运会6金创纪录。从脊柱侧弯的困境到“蝶后”涅槃,她以“为国而战”的信念突破极限。
颁奖词:
“宁可肌肉在深夜燃烧,不让失败沉沦。哪吒脱胎换骨,蝶后逆境崛起!”
来源:
5. 杨华德(60岁,援非农业专家)
事迹: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技术9年,将当地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培养非洲农技人才,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颁奖词:
“中国种子长成非洲稻浪,黄皮肤的执着让黑皮肤兄弟读懂共命运的真谛。”
来源:
6. 牛犇(89岁,演员)
事迹:70年塑造200多个银幕角色,坚持不用替身、带伤拍戏,以“小角色”成就“大演员”,一生践行“为电影付出一切”的信念。
颁奖词: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跋涉的老戏骨。人们记不住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
来源:
7. 穆言灵(友谊使者)
事迹:美国学者与丈夫创立“鼓岭之友”,挖掘中美民间交往历史,续写三代人跨越太平洋的友谊故事,促进文化交流。
颁奖词:
“柳杉根深,岁月隔不断情缘。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超越制度与语言的情谊。”
来源:
8. 张连钢(大国工匠)
事迹:肺癌术后带领团队攻克国外垄断技术,3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青岛自动化码头,多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颁奖词:
“把买不来的做到最强!天降大任,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此走出。”
来源:
9. 萧凯恩(视障歌唱家)
事迹:先天失明,靠摸盲文乐谱成为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视障人士,举办70余场义演,梦想为残障儿童建音乐学校。
颁奖词: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要看父母、望山河。黑暗中,她用歌声点亮世界。”
来源:
10.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事迹:驾驶轰-6K战巡南海、绕岛巡航,在险境中捍卫领空,创下考核逆袭奇迹,成为新时代空军战略进攻力量的象征。
颁奖词:
“从单打独斗到体系作战,越飞越高,越飞越强!”
来源:
精神内核
这些人物以平凡之躯成就非凡之举,展现了奉献、坚韧、创新与家国情怀:

科学家精神(俞鸿儒、张连钢)突破技术封锁;
教育与大爱(刘玲琍、萧凯恩)点亮生命之光;
责任担当(孟二梅、飞行二大队)守护人民安危;
文化纽带(穆言灵、牛犇)促进文明交融。
颁奖词语言凝练,事迹感人至深,既是写作素材,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完整名单及详情可参考:[央视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