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50以内的数公开课)

admin82025-03-29 15:53:18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50以内的数》公开课教案设计,结合人教版教材及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而成,突出核心素养培养与互动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正确数出50以内物体的数量,掌握数数方法(1个1个、10个10个数)。
  • 理解数的组成(如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会读写50以内的数。
  • 2. 过程与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50以内的数公开课)

  • 通过操作学具(小棒、计数器)和游戏活动,发展数感与逻辑思维。
  • 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数量、分配物品,培养应用能力。
  • 3. 情感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正确数数并理解数的组成,突破“拐弯数”(如29→30)。
  • 难点:抽象理解数的十进制关系,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
  •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50根、计数器、数字卡片、PPT课件(含生活场景图如水果堆、珠子串)。
  • 学具:每生10根小棒捆成1捆,练习纸。
  •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 生活激趣
  • 展示图片“水果店里的苹果筐”,提问:“猜一猜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数清楚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估算。

  • 儿歌互动
  • 播放改编版《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数数方法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十个一捆真方便……”活跃课堂氛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50以内的数公开课)

    2. 探究新知(20分钟)

    活动一:动手操作,数形结合

  • 数小棒
  • 任务1:每人从1根小棒数到10根,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是十”。
  • 任务2:小组合作摆出35根小棒,汇报方法(3捆+5根),总结“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 突破拐弯数
  • 动态演示计数器:从29拨到30,提问:“为什么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结合动画理解十进制。

    活动二:多样数数,深化认知

  • 方法对比
  • 1个1个数:数教室桌椅数量(如47张桌子),强调“几十九后面是整十数”。
  • 10个10个数:展示10串珠子(每串10颗),快速得出总数50颗,理解“5个十是五十”。
  •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游戏1:数字接龙
  • 学生轮流从40开始接龙数数,每人1个数,遇到“拐弯数”(如49→50)需拍手提示。

  • 游戏2:填数迷宫
  • PPT展示缺数字的50格迷宫,学生合作补全数字,找出从1到50的路径。

  • 生活应用
  • 分组解决:“班级有48名学生,每人分1块饼干,需要多少块?若每盒装10块,需几盒?”结合估算与计算。

    4. 总结拓展(5分钟)

  • 知识梳理
  • 学生“今天我学会了数到__,知道__是由__个十和__个一组成的。”

  • 作业分层
  • 基础题:数家中某类物品(如书本、玩具)并记录数量(≤50)。
  • 挑战题:用数字卡片摆出比40大但比50小的所有数,观察十位与个位变化。
  • 五、板书设计

    认识50以内的数

    10个一是十 → 10个十是一百

    数的组成:35 = 3个十 + 5个一

    数数方法:1个1个、10个10个

    关键问题:29→30,个位满十进一

    六、教学反思

  • 亮点:通过操作与游戏突破难点,学生参与度高;联系生活问题强化应用。
  • 改进:需关注个别学生对“数位”概念的混淆,后续通过计数器专项练习巩固。
  • 参考资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数数活动设计、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