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唐·文秀
诗句: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此诗以端午节的起源发问,点明屈原与端午的关联,感叹楚江虽浩渺,却难洗忠臣冤屈,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与悲悯。
2.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诗句: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赏析:描绘端午习俗,以“两髻”形容粽子形状,生动展现包粽子的传统,同时提到挂艾草祈福辟邪的节日场景。
3.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诗句: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赏析:通过女性视角描写端午习俗,五彩丝线缠绕手臂,符箓斜挂发间,展现节日的祈福与浪漫风情。
4.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诗句:
>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赏析:借端午赠艾草的场景,抒发故人难见、丹心不改的忠贞之情,隐含对屈原精神的追慕。
5.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欧阳修
诗句:
>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赏析:描绘端午粽子的精致与节日的华丽,以“五色丝”和“双凤”图案烘托热闹氛围。
6. 《和端午》—宋·张耒
诗句: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直抒对屈原的缅怀,强调其精神与《离骚》的永恒价值,悲壮而深刻。
7. 《竞渡诗》—唐·卢肇
诗句:
>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赏析:刻画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以“冲波”“跃浪”展现竞速的动感与民众的热情。
8.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诗句:
>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赏析:以“九子粽”体现宫廷端午宴的精致,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节日盛景。
9. 《己酉端午》—元·贝琼
诗句:
>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赏析:借风雨晦暗的天气,抒发对屈原无处凭吊的哀思,意境苍凉。
10. 《离骚》—战国·屈原
诗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赏析:虽非专写端午,但作为屈原代表作,此句象征其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成为端午文化的核心精神。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端午的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包粽子),更寄托了古人对屈原的怀念与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如需更多内容,可参考相关古籍或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