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初中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admin52025-03-29 15:53:18

以下是一份基于多篇获奖教学设计整合的初中历史《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方案,融合核心素养目标与创新教学活动,适用于参赛或公开课,具备一等奖设计水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 通过地图分析,掌握丝绸之路的地理方位与线路走向,培养时空观念。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史料分析、角色扮演、路线绘制等活动,提升历史解释与实证能力。
  • 结合跨学科知识(地理、语文、艺术),探究丝路文化交融的表现。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张骞、班超等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 联系“一带一路”倡议,理解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当代意义。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张骞通西域的历程、丝绸之路的路线与作用。
  • 难点: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远影响及历史与现实联系。
  •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穿越时空的对话

    1. 视频激趣:播放《西游记》片段或丝路风光纪录片,提问:“唐僧西天取经的‘大路’是什么路?”引出课题。

    2. 文物猜想:展示丝绸、香料、罗马金币等图片,让学生推测古代贸易商品的传播路径,初步感知丝路交流。

    (二)新课讲授:探秘丝路历程

    1. 张骞“凿空”西域

  • 任务驱动:学生分组研读《史记·大宛列传》节选,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困难与意义,讨论“张骞是否失败?”深化历史解释。
  • 角色扮演:设计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模拟招募西域使者的诏书撰写,体验历史情境。
  • 2. 丝路路线与贸易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初中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 地图绘制:学生结合《汉代疆域图》标注长安、敦煌、玉门关等关键节点,分小组绘制南北两道并对比现代亚欧大陆桥。
  • 商旅模拟:分组扮演汉朝、波斯、罗马商人,选择商品(丝绸、瓷器/香料、玻璃)并设计交易台词,感受多元文化交流。
  • 3. 丝路的文化交融

  • 史料实证:分析莫高窟壁画、佛教东传等案例,总结宗教、艺术、技术的双向传播。
  • 跨学科联动:结合语文《凉州词》、地理气候图,探讨丝路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互动。
  • (三)拓展升华:丝路的昨天与今天

    1. 历史与现实对话:对比古代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分组讨论“丝路精神的现代传承”。

    2. 创意输出:以“丝路文化大使”身份设计数字作品(如H5、短视频),在班级平台展示,传播丝路故事。

    四、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一人·一路·一世界

    ┌─“一人”张骞───不畏艰险、开拓进取

    ├─“一路”丝路──── [长安→西域→大秦]

    │ ├─商品:丝绸、香料、瓷器

    │ └─文化:佛教、艺术、科技

    └─“一世界”影响── 文明交融 → 一带一路

    五、教学特色与创新

    1. 核心素养融合:通过史料分析、地图绘制、跨学科任务,落实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素养目标。

    2. 情境化学习:以角色扮演、商旅模拟等活动增强课堂互动,突破历史距离感。

    3. 数字赋能:结合数字工具创作作品,培养信息素养,呼应“互联网+教育”趋势。

    六、教学评价

  • 课堂反馈: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检测目标达成度。
  • 延伸作业:撰写《丝路人物志》或设计“一带一路”宣传海报,深化历史与现实联系。
  • 此教学设计参考了多个获奖案例的精髓,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学科整合,符合新课标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