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游记体):
去年,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船在江心航行时,远眺乐山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当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大佛如卫士般守卫山河。攀登至大佛脚下,其庄严模样令人震撼:头部高耸近天,耳朵可容孩童钻入,鼻梁如桥梁隆起,脚面可站百余人。妈妈告诉我,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的结晶。
原文2(说明体):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三江汇流处,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年完工。大佛头高14.7米,肩宽24米,耳长7米,发髻1051个,足踏三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佛身巧妙设计有排水系统,包括螺髻中的横向排水沟和胸部洞穴,历经千年风霜仍保存完好。
二、阅读理解问题与答案(综合多版本整理)
1. 基础信息题
问题1: 根据短文,乐山大佛的具体尺寸数据是什么?
答案:
大佛总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双肩距离28米,耳长7米,脚背可站100余人,脚趾甲可停两辆汽车。
问题2: 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设计有哪些特点?
答案:
2. 文本分析题
问题: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大佛的“宏伟”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3. 主旨理解题
问题: 乐山大佛的建造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4. 拓展思考题
问题: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佛中有佛”?
答案:
1989年发现乐山天然“睡佛”景观,乌尤山为佛首,凌云山为佛身,乐山大佛恰好位于睡佛的“心胸”位置,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观。
三、文化价值与保护
如需更详细解析或补充练习,可参考原文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