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阅读;乐山大佛短文全文及阅读理解

admin102025-03-29 15:53:18

原文1(游记体):

去年,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船在江心航行时,远眺乐山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当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大佛如卫士般守卫山河。攀登至大佛脚下,其庄严模样令人震撼:头部高耸近天,耳朵可容孩童钻入,鼻梁如桥梁隆起,脚面可站百余人。妈妈告诉我,大佛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的结晶。

原文2(说明体):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三江汇流处,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年完工。大佛头高14.7米,肩宽24米,耳长7米,发髻1051个,足踏三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佛身巧妙设计有排水系统,包括螺髻中的横向排水沟和胸部洞穴,历经千年风霜仍保存完好。

二、阅读理解问题与答案(综合多版本整理)

1. 基础信息题

乐山大佛阅读;乐山大佛短文全文及阅读理解

问题1: 根据短文,乐山大佛的具体尺寸数据是什么?

答案:

大佛总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双肩距离28米,耳长7米,脚背可站100余人,脚趾甲可停两辆汽车。

问题2: 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设计有哪些特点?

乐山大佛阅读;乐山大佛短文全文及阅读理解

答案:

  • 螺髻中第4、9、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
  • 胸部与右臂后侧有水沟相连;
  • 耳后及胸背有通风洞穴,防止风化。
  • 2. 文本分析题

    问题: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大佛的“宏伟”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 “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趾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 “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
  • “头高14.7米,有七层楼那么高。”
  • 3. 主旨理解题

    问题: 乐山大佛的建造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 直接原因:唐代海通禅师为镇三江水患,借佛像法力降服水怪。
  • 深层意义: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象征。
  • 4. 拓展思考题

    问题: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佛中有佛”?

    答案:

    1989年发现乐山天然“睡佛”景观,乌尤山为佛首,凌云山为佛身,乐山大佛恰好位于睡佛的“心胸”位置,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观。

    三、文化价值与保护

  • 艺术价值:大佛比例匀称,螺髻、衣纹等细节雕刻精湛,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瑰宝”。
  • 保护措施: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与峨眉山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次拨款维修,限制游客攀爬以保护佛体。
  • 如需更详细解析或补充练习,可参考原文来源网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