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交通安全教育的关键内容摘编,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而成,涵盖行人、骑行、乘车及校园安全等核心要点:
一、行人交通安全
1. 遵守交通规则
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右侧1米内行走;过马路走斑马线或天桥/地下通道,禁止翻越护栏。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确认安全再通过,避免分心玩手机或听音乐。
2. 观察与防护
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时“一停二看三通过”,注意车辆动态。
夜间穿鲜艳或反光衣物,避免在昏暗路段停留。
3. 禁止危险行为
不在车行道坐卧、追逐,不抛物击车或使用滑板、旱冰鞋。
二、骑行安全(自行车/电动车)
1. 年龄与车辆限制
未满12岁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岁禁骑电动自行车,未满18岁禁骑机动车。
电动自行车限速15公里/小时,非机动车道骑行,横穿马路需下车推行。
2. 安全规范
骑车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载人或单手/脱把骑行;雨天、冰雪天避免骑行。
佩戴头盔(电动车/摩托车)。
三、乘车安全
1. 公共交通与私家车
排队上下车,先下后上,不将头手伸出窗外,系好安全带。
拒乘无牌、超载、非法营运车辆,不乘坐货车、拖拉机载客。
2. 校车与儿童乘车
校车须取得许可,每半年安检,按核定路线行驶,严禁超员。
儿童使用安全座椅(12岁以下),避免家长怀抱乘车,副驾驶禁坐未成年人。
四、校园及周边安全
1. 上下学管理
学校采取错峰上下学、远端停车等措施缓解拥堵,设置缓冲区及阻车桩。
家长接送车辆不在校门口停留,学生不在机动车道等候。
2. 风险规避
远离车辆盲区(如车头、车尾),大型车辆转弯时保持横向距离。
不在道路上追逐,避免使用滑行工具。
五、应急与法律常识
1. 紧急情况处理
拨打报警电话(110、122)、火警(119)、急救(120/999),清晰说明地点、伤情及肇事信息。
交通事故后保护现场,不围观,及时救助伤员。
2. 交通标志识别
红色(禁止/危险)、黄色(警告)、蓝色(指示)、绿色(提示信息)。
六、法规与教育重点

未满年龄骑行、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记分可依法通过安全教育减免,但需满足无重大违规记录等条件。
学校需将交通安全纳入课程,结合案例警示教育,强化防御性驾驶和应急避险知识。
总结
交通安全需综合规则遵守、风险预判与应急能力,尤其需重视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行为规范。家长、学校及社会需协同教育,通过法律约束、案例警示和实操演练提升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