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记录
1. 活动概况
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如学生名单、教师或党员代表)
活动主题(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分享会”)。
2. 学习内容摘要
党史知识点:如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一大等)、重要人物事迹。
国史关联内容:如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二、活动形式与过程记录
3. 活动类型与实施细节
课堂教学:如专题讲解、红色影片观影讨论。
实践体验:组织参观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或开展志愿服务。
互动环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
4. 学生参与情况
发言记录: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问及互动内容。
实践表现:如手工制作红色主题作品、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
三、成果评估与反馈
5. 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绘画、手抄报、心得体会文章等。
测试成绩:如党史知识测试得分及排名(适用于竞赛或考试形式)。
6. 反馈与改进建议
学生反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兴趣点及建议。
教师活动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及后续优化方向。
四、延伸内容记录

7. 家校共育关联
家长参与:如亲子共读红色书籍、家庭红色故事分享的反馈。
社区联动:与社区合作开展党史宣传活动的记录。
示例模板参考
以网页27的谈心谈话记录为例,可包含:

时间:2025年3月6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主题:“学史明理”专题研讨
内容:学生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总结如何将党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
党史课后服务记录需兼顾系统性、可追溯性,重点体现知识传递、实践参与与价值观培养的结合。不同学段可调整侧重点,如小学以故事和活动为主,高校则增加理论研讨与调研报告。具体实施时可参考各教育机构的设计模板(如网页9、10、27等)。